光明村發現3萬余株的野生山桐子!”近段時間,這條消息不脛而走,資源探秘、項目考察的專家和愛好者一撥接一撥,偏遠的光明村熱鬧起來。
山桐子的別名叫水冬瓜、油葡萄、油果樹等,是十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屬可再生資源與能源,它的附加產值不僅限于生物能源,還包括旅游、保健食品、高端木本健康食用油等,適用價值廣泛,具備國家生物能源開發的大好前景,已成功試用于飛機燃油,被人們稱為“樹上油庫”。
光明村位于水城縣楊梅鄉,平均海拔2000米,石漠化嚴重,土地貧瘠,是典型的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及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村。目前,全村境內總計有3萬余株野生山桐子,其中已掛果的有上千株。
這之前,對于這些門前屋后的“寶貝”,光明村村民們并沒有把它當一回事。
“千年紫木萬年杉,不敵后院水冬瓜!” 在光明村,世代均流傳著這句諺語,在村民們看來,這些分布廣、生長快的山桐子(水冬瓜),只是取之不盡的最理想的燒火柴。
直到“伯樂”李德貴的出現,這些野生山桐子樹才引起了村民們的重視和保護。
2017年10月,六盤水市林業局干部李德貴作為六盤水市領導掛幫督導深度貧困村聯絡員,來到楊梅鄉光明村開展為期兩年的幫扶工作,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林學專業畢業的李德貴驚喜地發現,光明村境內分布著大量的野生山桐子樹。
“2004 年,山桐子就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014年國家林業局下發《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續培育指南》,同年12 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意見,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大力增加健康優質食用植物油供給?!闭f起山桐子,李德貴如數家珍。
一邊是貧困、一邊是資源,“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币吧酵┳拥陌l現,讓李德貴喜出望外?!吧酵┳映鯍旃麜r畝產近200公斤,隨后產量逐步提高。10至15年后,山桐子逐步進入盛產期,每株漿果產量一般在20至30公斤,管理好的單株產量可達50公斤以上,最高者甚至達到150至200公斤?!崩畹沦F介紹,人工栽培的山桐子,盛產期一般每畝可產漿果1000至2000公斤,產果時間長達70至100年,加之病蟲害少、抗逆性強、適應性強,種植好了對于光明村的脫貧致富可謂“ 錢景可佳”。
為此,李德貴開始著手調查光明村的野生山桐子分布和數量情況,并將其中27棵掛果多、穗條長、顆粒大、含油量高的野生山桐子樹進行掛牌保護。實驗培育山桐子樹苗,撰寫種植山桐子可行性報告,向上級政府部門申請山桐子種植項目……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德貴的不懈努力,終于讓光明村發展山桐子產業得到市、縣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
2018年,楊梅鄉在姬官營村建起了50畝的山桐子育苗基地;在光明村彭寨組選擇適合山桐子種植的荒地、輪作地和以前農業林業項目效益不明顯的地塊,建設種植山桐子苗木500畝,精準覆蓋光明村彭寨組全部貧困戶137戶531人,人均可增收4000元以上。光明村原村小閑置教室也被利用起來,維修后建設成為一座小型山桐子加工廠,引進山桐子油脂加工生產線1套,年產山桐子初級油料產品147噸,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94萬元。至此,一條育苗、種植、加工的全產業鏈條初顯“端倪”。
截至3月20日,光明村已種植山桐子4100余畝,鄰近的臺沙等幾個行政村,也都以數千畝的規模在開展種植。
“這些山桐子樹,可是我們脫貧致富的希望,村民們都把它當‘搖錢樹’一樣愛護著?!睏蠲粪l光明村支書趙顏說。
走進光明村,筆直寬闊的通村水泥路兩旁,隨處可見綴滿一串串花蕾的野生山桐子樹,與遠處規范化種植的山桐子林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春景圖。
如今,山桐子產業被水城縣列入產業扶貧重點項目來發展,出臺了實施方案,在全縣種植了山桐子14000畝,計劃到2020年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萬畝以上,并建一座年加工20萬噸山桐子的加工廠。
在市級層面,六盤水山桐子全產業鏈項目經省林業局審批,已上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山桐子產業發展的規劃與方案也正在編制,計劃在全市適宜發展地區進行培育和推廣,將把山桐子打造成帶動性強的特色新產業。
上一篇:湖北山桐子,曙光在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