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時評觀點 >

科學規劃綜合治理 構建防沙治沙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2-05-25 09:39:59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擴展態勢,荒漠化、沙化、石漠化面積持續縮減,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推動防沙治沙工作行穩致遠?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真落實《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將防沙治沙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大局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綜合治理,全面構建防沙治沙新格局。


瞄準重點難點,國家林草局打出政策組合拳,編制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5年)》《全國沙產業發展指南》《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方案(2021—2035年)》,重點謀劃“十四五”及中長期防沙治沙的規劃目標、任務布局與措施,提出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新方向。在重要生態區重點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專項規劃、“十四五”林業和草原發展規劃綱要、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指南和投資估算指南等規劃指南中,突出強化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相關內容,并推動將荒漠生態保護補償納入《生態保護補償條例》。


為壓實防沙治沙責任,我國全面實施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國家林草局牽頭,會同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組成6個考核工作組,歷時3個月,完成“十三五”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期末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省級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


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的山西右玉屬于典型的農牧交錯帶,曾經由于受過度放牧等影響,這里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發。如今,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工程的推進,右玉超9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多年來,國家林草局通過持續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以及在規模化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建設、防沙治沙示范區建設上多點發力,使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幅縮減,沙區生態狀況和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改革發展大局,國家林草局不斷推動科學治沙走向深入。研究提出了做好系統科學規劃、實施綜合治理工程、抓好試點示范建設、開展荒漠生態系統監測、提升科學治沙水平等措施,以及防止耕地種樹和沙漠造林的意見和建議。強化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建立完善沙塵暴趨勢會商機制,推進林草感知平臺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管理平臺建設。


同時,深化防沙治沙領域的科技應用,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關鍵技術攻關,健全以國家公益性林草科技推廣機構為主導,科研院校、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新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移推廣機制,推廣應用了“兩行一帶”、低覆蓋度治沙等一批適用技術模式。


科學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監測也是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內容。國家林草局每5年組織開展一次荒漠化、沙化調查監測,定期摸清并掌握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狀況及動態變化情況。目前,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全面完成并取得重大成果。我國已形成以宏觀監測為主,重點地區專題監測、定位監測、年度趨勢監測等為輔的“1+N”荒漠化沙化監測體系,實現了空天地網監測一體化。


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國家林草局深度參與荒漠化公約履約和國際合作,舉辦了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活動,樹立了庫布其、塞罕壩等一批國際矚目的典型治理樣板,創造了綠進沙退、綠富同興的治理模式,為解決全球性荒漠化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63.jpeg

作者:劉倩瑋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