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時評觀點 >

曹剛果:激發農民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

發布時間:2025-06-17 09:38:43  來源:安徽日報

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提出“深化法治鄉村建設”。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農民是法治鄉村建設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法治鄉村建設要體現和維護農民利益、反映農民愿望、增進農民福祉。因此,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進程中,要堅持以農民利益為中心,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不斷激發農民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

提升農民法治素養。提升農民的法治素養是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題中之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深入開展鄉村法治宣傳教育。鄉村普法宣傳要緊密結合農民生產生活實際,著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普法內容上,要著眼于農民的法治需求,重點宣傳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普法形式上,要注重采用寓教于樂、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另一方面,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要發揮法治文化的價值引領和精神熏陶作用,大力推進農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鼓勵創作具有鄉村文化特色、充滿農耕農趣農味的法治文化作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積極探索法治文化與民俗文化、鄉土文化融合發展的途徑,不斷增強鄉村法治文化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是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內在要求。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解決農業農村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為著力點,聚焦農民關心的重點事項,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以法治反映農民愿望、維護農民權益、增進農民福祉。在立法方面,要健全涉農法律法規,加快涉農法律法規制定修訂,重點就農民權益維護、農業支持保護、農村社會矛盾化解等方面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在行政執法方面,要進一步規范農村基層行政執法工作,加大農資質量、農村食品安全、鄉村生態環境等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在司法方面,要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及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快互聯網法院和在線訴訟投入數字鄉村的使用,有效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在公共法律服務領域,要建立健全縣鄉村以及法律援助服務點,著力打造綜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務型窗口和“一小時”法律服務圈,針對農民群眾需要開展法律咨詢、專業調解和法律援助,提高公共法律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拓寬農民參與途徑。拓寬農民參與途徑是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不斷創新和拓寬農民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的渠道,充分發揮農民在法治鄉村建設進程中的參與者、咨詢者、監督者、促進者等多重角色作用,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有效保障農民充分、有效地參與法治鄉村建設全過程。具體而言,要堅持開門立法、民主立法,提升農村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質量和運行水平,讓更多的農民有序參與到立法中來。要持續拓寬農民參與行政執法監督的途徑渠道,積極推動在農村設立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邀請農民參與行政執法監督活動,協助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要拓寬農民有序參與司法的渠道,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提高農民的參與比例。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鼓勵和支持農民主動參與矛盾糾紛勸導、化解工作。

3.jpg

健全農民參與機制。健全農民參與機制是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強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多元有效的參與機制,充分調動農民投身法治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一方面,健全農民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的激勵機制。要注重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對積極參與法治鄉村建設并作出突出貢獻的主體予以物質獎勵,并且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輿論引導作用,組織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先進事跡,讓農民切實感受到政府對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的肯定和鼓勵。另一方面,健全農民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的示范機制。要完善遴選“法律明白人”程序和培養考核機制,加快推進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積極引導“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鄉村建設,充分發揮其帶動農民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示范引領作用;要深化法治鄉村示范建設,提升示范建設工作水平,認真總結法治鄉村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作為典型示范加以推廣,更好發揮示范創建的引領帶動作用。

作者:曹剛果責任編輯:張凱璐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