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時評觀點 >

清醒認識 “五大短板” 對林草科技形成的重要制約

發布時間:2025-05-30 10:38:53  來源:自然資源頻道

8.jpg

一是 “人才不足” 短板。高端人才不足和隊伍青黃不接是新階段林草科技面臨的最大危機, 人才不足則缺 “底氣”, 我國從事林草科技活動的人員1.56 萬人, 其中縣 (區) 級部門從業人員 2578人, 平均每個縣還不到 1 人。全行業兩院院士僅有 14 人, 且 70 歲以下只有 3 人。全國草原科研人員不足 1200人, 30 歲以下僅占 3.30%。今后 5 年, 林草系統科技人員將整體進入退休高峰期, 青黃不接問題趨于嚴重,高等院校林草專業吸引力不強, 且科技人才培養周期長, 人才隊伍面臨源淺流短窘境。

二是“機制不活”短板。機制僵化是新階段林草科技的最大痼疾。機制不活則缺“靈氣”, 科研管理部門和科研院所普遍思想解放不夠,視野格局較窄,進取精神不足,科技管理因循守舊,科學評價“四唯”猶存,科技創新資源分散、重復、低效,激勵約束機制缺乏,抑制了科技創新活力。

三是“基礎不強”短板?;A條件薄弱是新階段林草科技的最大痛點。基礎不強則缺“元氣”。平臺整體數量少,條件設施落后,運行水平不高,特別是野外平臺、國家級平臺、有持續保障的平臺少,目前只有 1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央林草科技經費每年投入約為 10 億元,不足中央林業財政投資的 1%,與事業發展相比杯水車薪。

四是“成果不適”短板。成果與實際需求脫節是新階段林草科技的最大窘境。成果不適則缺“地氣”, 科技成果供給與需求不對稱, 雖然國家級成果庫入庫成果達到 1 萬項,但能滿足基層需求、接地氣、有成效、受歡迎的實用成果數量不多。

五是“轉化不暢”短板??萍纪茝V轉化水平不高是新階段林草科技的最大瓶頸。轉化不暢則缺“生氣”??萍纪茝V轉化組織體系呈現網破線斷人散局面,特別是縣以下林草科技推廣機構大幅減少,有的地方出現無人員、無經費、無渠道“三無”情況;即使設有機構,也普遍存在激勵機制缺乏、推廣人員年齡老化、崗位兼職化等突出問題,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里程延長、難度加大。

這 “五大短板” 是對林草科技最具象的現實寫照, 主要是長期以來重視不夠導致的, 只有將短板補齊、 氣血補足, 才能讓林草科技身強體壯、 充滿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張凱璐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