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數字鄉村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加快數字鄉村發展,可以充分發揮網絡、數據、技術和知識等新要素的作用,激活主體、要素和市場,進一步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農村治理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從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到2024年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我國逐步構建起數字鄉村建設的四梁八柱。如今,我國鄉村的數字技術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已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通5G行政村占比超過90%?!豆ぷ饕c》明確提出,到2025年底,數字鄉村發展“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數字技術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方面的作用更加彰顯;全國行政村5G通達率超過90%,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穩步提高,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網絡零售額持續穩定增長,鄉村數字治理效能、信息服務水平不斷增強,數字技術加速推動城鄉差距縮小、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借助不斷完善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各地正在開展差異化探索,涌現出諸多典型案例。例如,杭州市余杭區與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探索東西部協作模式,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一方面,余杭區利用成功的數字鄉村發展經驗、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豐富的產業資源,在技術、人才儲備和資源保障上支持蒼溪縣數字鄉村發展;另一方面,蒼溪縣深入分析自身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采取相應發展策略和政策舉措,增強了發展后勁和能力,加快了當地數字鄉村發展。
得益于政策有力支持,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份,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已達67.4%;“透明農場”“數字花卉”“電商+網紅”等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典型應用場景持續增加;“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以及線上公共法律與社會救助等向鄉村不斷延伸;數字鄉村“一張圖”等智治新模式逐步普及應用。
不過,數字鄉村發展仍然面臨數字基礎設施仍顯薄弱、農民主體作用不夠突出等問題,還需從多層面持續發力。
強化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基礎設施供給水平,重視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在建好公共數據平臺與應用支撐平臺的基礎上,加強平臺之間的互通互聯,實現數據匯集治理、開放共享、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涉農數據資源在加快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壯大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提升鄉村數字治理效能上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既要借鑒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也要重視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用戶分散、投資回收慢等特點,探索長期可持續的建設運營模式。
提升農民數字素養和技能。豐富優質數字資源供給、加大數字技能培訓,為鄉村培育更多數字新農人。充分考慮農民的可接受性和現實需求,降低數字技術應用成本和門檻,為農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產品和服務,激勵農民在使用中進一步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形成供需適配、使用即學習、受益促提升的良好局面,激發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