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以“林長+林改”為抓手,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融入全市“十大攻堅戰”戰略布局,通過清單化管理壓實責任、制度化推進保障成效,實施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吉安市林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量穩居全省前三。全市組建縣(市、區)林業基層片區服務中心46個,服務網絡覆蓋全部215個鄉鎮。建立三級聯動調解機制,推行林權類不動產登記“一站式辦理”和“一表聯審聯批”服務,成功化解歷史遺留林權糾紛3389宗、涉及面積15.84萬畝,有力保護了林農群眾和林業經營者的權益。
激活集體林業發展動力關鍵在穩定承包權和放活經營權。吉安市聚焦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完成集體林地延包169.2萬畝,依托覆蓋全域的“兩山”公司林權收儲平臺,收儲碎片化集體林地57.6萬畝,新增規模經營主體90個,整合經營面積20萬畝。
發揮普惠金融試驗區優勢,吉安市創新建立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制度,已發放收益權證171本,開發林地收儲貸、香料貸、公益林質押貸等金融產品10余種,貸款余額超60億元,推動林地流轉交易110萬畝。
為推動“兩山”轉化,吉安市聚焦“一縣一業一品”,發展林業特色產業。規劃森林可持續經營產業示范帶13條、總長776公里,建設示范點217個、面積33.1萬畝,并推動建設吉水林化香料產業園、峽江林業科技示范園等6個特色產業園。
吉安市把油茶、毛竹、林下經濟作為重點來抓,著力構建“3+N”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全市油茶面積超330萬畝,年產茶油2.57萬噸,年產值134億元,帶動36萬農民人均年增收2358元。推動建立“以竹代塑”產業體系,255萬畝毛竹林基地年可采伐毛竹9000萬根,安福魯麗二期、井岡山全竹循環經濟產業園、萬安竹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加速建設。打造油茶林下套種中藥材示范基地23個,發展森林藥材種植23萬畝,林下經濟總面積達419萬畝、年產值194億元。
通過“國有林場+集體林”聯營共建、“強村公司+合作社”規模經營等模式,偏遠山區殘次林、疏林地實現集約管理。安福縣竹江鄉下沙村236畝油茶套種南瓜,以短養長,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通過“國有林+集體林”“國有林場+合作社+林農”等模式,吉安市30萬農民從林業產業中受益。遂川縣云嶺林場與村集體合作,建設1951畝中藥材基地,帶動村級組織年增收5萬—10萬元,并引入摩托車越野賽事打造紅色摩旅小鎮,實現“林業+文旅”融合發展。萬安縣五豐鎮林下種植山香圓1200余畝,帶動120余名村民就業,預計3年后畝均收益3000元。
此外,吉安市還積極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在遂川、吉水等縣開展林業碳匯試點。遂川縣簽約預售全省首單造林碳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項目減排量5469噸、價值54.69萬元,完成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2.04萬噸、價值73.66萬元。吉安縣省級森林經營碳匯項目預售2915噸。井岡山市創新“檢察+碳匯”模式,通過認購碳匯替代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