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林草產業 > 林下經濟 >

健全林業基層機構 解鎖綠水青山“致富密碼”

發布時間:2025-06-19 09:10:48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a547acda264d194eef6a8bc6baae0ef.jpg

在北京市延慶區沈家營鎮北老君堂村的林下空間,一群小學生正跟著護林員穿梭在樹林里,觀察昆蟲旅館的甲蟲幼蟲,聆聽“森林大課堂”的生態知識。這幅“生態美、產業興”的畫面,正是沈家營鎮夯實林業基層基礎,推動鎮域生態、產業、民生協同發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沈家營鎮以獨立設置林業機構試點為契機,積極推進林長辦、園林綠化管理中心、集體林場“一體化”建設,通過強化林長制引領、基層林業機構助力,提升森林資源的多重效益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帶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探索出一條多元協同、融合發展的“兩山”轉化新路徑。

清晨6點,沈家營鎮連家營村護林員賈金瑞挎上包走進林區。他的手機里存著一張特殊的“責任地圖”——全鎮13名鎮級林長、23名村級林長、22名林管員、48名護林員和114名林場養護員,構成了“兩長四級”組織架構。“每天巡林不低于5公里,重點查看有沒有病蟲害和亂砍濫伐,做好火源管控。”賈金瑞邊走邊說。

走進集體林場辦公區,墻上的“一心護綠、奔向未來”幾個大字格外醒目,15項管理制度覆蓋從苗木培育到林下經濟的全流程。

在林場的苗木培育基地,技術員劉石鎖正在指導工人搭建“本杰士堆”——用枯木、樹枝堆疊而成的生態棲息地。“這是我們從德國引進的技術,既能分解有機物改良土壤,又能為昆蟲和小動物提供家園。”劉石鎖指著不遠處的小微濕地說:“去年我們建了34處這樣的生態節點,蝴蝶種類從原來的8種增加到21種,成了孩子們的自然課堂。”

近年來沈家營鎮栽植鄉土苗木16萬余株,搭建本杰士堆80處、昆蟲旅館6處,建設小微濕地35處,新建示范區、改造村頭公園10處。

午后的連家營村蘑菇大棚里,劉大姐正忙著采摘赤松茸,菌蓋紫紅的菇蕾在腐葉土中層層疊疊。“以前林下雜草叢生,現在種上赤松茸,每畝產量4000斤左右,畝產值3萬元左右!”她捧著剛摘下的蘑菇笑得合不攏嘴,“林場派技術員手把手教我們種植赤松茸,村里富余勞動力靠這個找到了工作。”沈家營鎮今年計劃將林下赤松茸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左右,預計年產值超過300萬元。

在沈家營鎮北老君堂村,利用林下空間打造的全市首個林長制實踐區,推出“森林大課堂”研學項目,今年已實現帶動百姓增收。“周末常有城里家庭來體驗,孩子們在樹林里認識植物、觀察鳥類,家長們順便買走村里的土雞蛋和蘑菇。”北老君堂村村黨支部負責人楊武剛說,“生態資源變成了看得見的收益,村民護林的積極性更高了。”

數據顯示,沈家營鎮林木綠化率連續3年提升,管綠護綠成效逐年向好,林地養護、林下經濟帶動村民直接就業113人、靈活就業50余人,通過與村集體合作,每年直接助力村集體增收45.7萬元,輻射帶動周邊餐飲民宿增收50余萬元。


作者:蘇明 吳希純責任編輯:胡萌萌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