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林草產業 > 林下經濟 >

海南:林下種出“金”產業

發布時間:2024-12-23 20:50:29  來源:新華網

200多畝橡膠、檳榔林里,種滿了石斛、雞血藤、五指毛桃等16種黎藥。在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加釵村,黎藥種植示范園負責人李良珍每天都要帶著附近村民,精心打理這片藥材地。

“以前樹下光禿禿的,現在把閑置空間利用起來發展林下經濟,一畝地的年收入可增加近3000元。”李良珍告訴記者,她來年準備再打造一座“研學莊園”,讓農戶們吃上“旅游飯”。

23083618i4i0.jpg

在瓊中營根鎮加釵村黎藥種植示范園,林下種植著藥材。新華社記者陳凱姿 攝

林下經濟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態環境發展的以復合經營為主要特征的生態友好型經濟。眼下,冬天依舊溫暖的海南,正是林下種植產業的忙碌時候。

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南仲村,林下菌菇種植基地管理人符勉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橡膠林下的大棚查看紅托竹蓀、虎乳靈芝等作物的長勢。

南仲村山多、林多。當地因地制宜,引進龍頭企業,依托特有的濕潤氣候、優質水源和沙土地,發展林下菌菇產業。種植全程不使用農藥化肥,廢棄的菌棒還能改良土壤結構。產品點對點銷往北京等地醫藥公司,經常供不應求。

“別小看一片葉子才賣一毛錢,全村柊葉年產值可達804萬元。”在瓊中黎母山鎮南利村,村委會副主任楊勝介紹,當地一直有在橡膠林下種植柊葉的傳統,為了“拓寬增收路子”,村里順勢而為成立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種植。

在他看來,柊葉種植投入少、好管理,四季均可采摘。村民割完膠后,順手就能摘上幾籮筐,出了山就能賣。如今,南利村柊葉擴種至5000多畝,加上“搭售”柊葉種苗等,農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除了林下種植,森林景觀利用也是林下經濟的一種形式。

從三亞驅車不到一小時,就能抵達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神玉島景區。在嚴格保護雨林整體風貌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景區將原始熱帶雨林、湖泊溪谷、古木南藥和桃花水母等景觀與黎族苗族特色、中醫康養理念相結合,挖掘、整合出“旅游產業+林產業”新經濟增長點,森林景觀利用達1950畝,系列康養旅游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

神玉島文化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越說,這種設計改“遠觀”為“近玩”,既可以讓游客進入熱帶雨林深度體驗自然之美,又能豐富文旅場景,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助推鄉村振興。

據海南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海南“全省一盤棋”發展林下經濟,除了編制發展規劃、出臺省級規范、組織基層培訓和落實獎補措施外,還建立了林下經濟專家庫,指導各地產業發展。截至今年11月底,海南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30萬畝,產值約60億元。


責任編輯:林草椅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