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區位獨特,自然生態系統薄弱,缺林少綠,人均森林面積占全國人均面積的62%,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全國人均的9.3%,全區森林覆蓋率僅為15.8%,位居全國倒數第七,寧夏確定到2025年將實現森林覆蓋率20%目標。
寧夏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自新在4月26日寧夏舉行的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推進‘四權’改革”新聞發布會上通報,寧夏推進山林權改革,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用市場辦法解決市場問題,通過“以地換林”、“以林養林”的途徑和措施,建立政府保護價格回購機制,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培育綠化主體,增加綠化投入,提高綠化效益,加快綠化步伐,保障投資主體的收益,提高造林綠化的積極性。
寧夏森林資源質量不高、經濟效益低,護林、育林、管林成本高,林木資源不能實現價值轉換,農民手中的林地資源不能有效的轉化為資產,為此,在這次山林權改革中,寧夏將山林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重新聚集,以山林權確權為基礎,以“三權分置”改革為龍頭,放活經營權,賦予山林地經營權流轉、抵押、融資、入股、合作等更多權能,使林農手中的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保障收益權,建立林業資源價值評估機制和市場交易平臺,通過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產業,實現山林資源就地價值轉換和增值增效,讓經營主體投資造林有效益、有收益、有保障,使林業成為有錢賺、有奔頭、有希望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