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錢金哲最近掛在嘴邊的話題,與他家鄉的空氣有關。
這也是他作為中國最美草原--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上一員的自豪之處。
“空氣也能賣錢了。”錢金哲所言的這番話,恰好發生在位于呼倫貝爾境內的內蒙古大興安嶺。
日前,內蒙古森工集團對外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碳匯交易成果:26萬噸VCS產品以299萬元(人民幣,下同)成交價掛牌售賣。業界人士稱,這也意味著優質的空氣也可以變現。
內蒙古森工集團副總經理牛廣忠日前公布內蒙古大興安嶺碳匯資源調查成果表示,作為中國四大重點國有林區,從2010年1月1日開始到2060年12月31日,計入期為51年,內蒙古大興安嶺符合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資源的理論減排量為3.5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計入期內年均減排量7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林業戰略與規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何友均認為,該集團率先開展并完成森林碳匯資源本底調查與碳匯項目開發潛力研究,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和前瞻性。
呼倫貝爾市國資委主任沙元月據此認為,呼倫貝爾依靠森林、草原等資源,“顏值變價值”正成為現實。
在他的設想中:“賣空氣只是呼倫貝爾打造綠色經濟的第一步,目前呼倫貝爾已經在搭建資本風控和產業協同大數據服務平臺,提高科技創新力度。”
沙元月說,除此外,當前呼倫貝爾正在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未來,當地國有與民營企業將會聯手在當地新巴爾虎右旗牧區進行現代化建設項目,同時還將著力打造物流、清潔能源等項目,真正打造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內涵與外延都有質的提升。
沙元月認為,作為中國最美草原,還應該在綠色金融方面有所探索。
他認為,在呼倫貝爾探索綠色金融實踐,可以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長遠來看,可以轉變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提高糧食安全和抗病害作物,淘汰污染產業和活動,真正寫出符合呼倫貝爾當地的“綠色大文章”。
“當下呼倫貝爾亟需打造出具有呼倫貝爾地域特色的有機的原生態品牌,使呼倫貝爾羊、呼倫貝爾牛、呼倫貝爾馬、呼倫貝爾油、呼倫貝爾糧成為綠色有機的代名詞,讓呼倫貝爾原生態產品提高附加值。”沙元月如是表述。
在書寫好“綠色文章”的同時,呼倫貝爾亦將在文化旅游方面漸次發力。
“在大眾旅游不斷同質化、格式化的今天,強調定制、跨界與個性化的高端旅游,是更多個性消費者的選擇。”呼倫貝爾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杜麗芬告訴記者。
“在發展文旅方面,呼倫貝爾的綠色依然是最亮的金字招牌。”杜麗芬表示,目前呼倫貝爾成功打造的“呼倫貝爾號”草原森林旅游列車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高端旅游鐵路產品,其產品的豐富程度可比肩南非的“非洲之傲”列車、日本的“七星九洲”列車。
作為外接俄蒙、內聯東北的呼倫貝爾,在打造“綠色經濟”的同時,亦將邊境貿易提上議事日程。
據滿洲里海關統計,2021年一季度呼倫貝爾市(不包含滿洲里市)進出口總值7.9億元,同比增長15.3%,外貿復蘇跡象明顯。從貿易伙伴看,一季度進口值最大的國家為俄羅斯聯邦,進口值2.1億元,出口值最大的國家為東盟10國,出口值2.5億元。
記者從呼倫貝爾市政府了解到,正在建設中的阿日哈沙特口岸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對外貿易產業園)建設項目,總投資1.48億元,建成后將會促進中蒙貿易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