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在整個生物能源樹種資源庫中,山桐子是我國發現的最理想的優質高產木本油料樹種,且我國是主產國。目前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山桐子的開發逐漸上升為國家行為,可以預見,它必將成為與地中海油橄欖、印尼及馬來西亞棕櫚還更加有潛力的國家能源樹種。但山桐子是怎樣從一種無人問津的鄉土樹種上升成為國家重視的能源樹種的呢,是什么力量讓它一步步從幕后走向前臺,它又具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經歷呢?
下面,我就為大家扒一扒山桐子的一些歷史標志性事件:
1970年7月21日, 陜西省革命委員會糧食局為解決陜西人民群眾吃油難題,從山西陽城調進油樹種子7萬斤,從山東益都購回油樹苗4200株,由寧強縣調進水冬瓜種子(即山桐子)500斤,分配各地育苗移栽,發展油樹、水冬瓜等木本油料生產,開辟新的油源。此事件成為我國政府推進山桐子種植事業的重要開端。
2004年國家科技部將山桐子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部,在陜西、重慶的石漠化地試驗引種獲得成功。
2009年,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宣布成功培育出優良山桐子苗木2萬株。溫州市林業部門提倡林農大面積種植該樹種,用它們建成“山上油庫”。
2009年8月13日,重慶市萬盛區人民政府與重慶山林源林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山桐子林業綜合開發協議。重慶山林源林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將在萬盛區建立山桐子研發基地一個,打造精品苗圃基地1千畝,發展山桐子基地30萬畝,建立木本油精深加工工廠一個,打造中國高檔木油品牌。
2010年,學者祝志勇通過多年對山桐子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出版專著《山桐子繁殖技術與開發利用》,成為了山桐子行業第一本權威典籍,對引導山桐子產業健康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國家林業局部署了8個項目群共81個林業科技項目。山桐子項目被列入生物基材料與生物質能源開發項目群。項目重點研究山桐子木本油料能源林新品種選育和定向培育以及高品質第二代生物基燃料油定向催化合成技術,為林業戰略性產業低碳綠色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2013年1月22日,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簽署第29號國家林業局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林業部分)(第五批)》。第五批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包含120個植物屬或種。山桐子屬作為須保護的植物新品種寫入保護名錄。
2013年3月,《毛葉山桐子GAP標準種植管理簡要技術資料》標準得以正式發布,同時在毛葉山桐子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萃取了亞油酸、維生素E和α-亞麻酸。
2013年8月,國家林業局計財司、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印發《2014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申報指南》,指南中提到“重點建設油茶、核桃、油橄欖、油用牡丹基地,在適宜地區適當發展長柄扁桃、山桐子等其他木本油料基地建設。及在陜西、四川等適宜發展區,扶持長柄扁桃和山桐子基地建設。通過積極選育良種,配套相應豐產栽培技術,改善基本生產條件,建設高產、優質示范基地。”
2014年4月1日,國家林業局林造發〔2014〕45號文,發布了關于印發《文冠果原料林可持續培育指南》和《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續培育指南》的通知。
2014年,毛葉山桐子毛油精煉食用油正式取得成功,隨后基于毛葉山桐子萃取的共軛亞油酸產品開發成功。
2019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山桐子行業標準,其中包括《山桐子》、《山桐子油》、《山桐子餅粕》。
此情此景,我想吟詩一首:
認識山桐子,
幸福一輩子,
辛苦三五年,
惠澤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