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旅游 > 旅游文化 >

旅游城市該不該發展“地攤經濟”?

發布時間:2020-06-28 13:01:40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11.jpg

是城市就有人居住,有人居住就有生產和生活,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更沒有離得開人間煙火的城市。


地攤是反映人間煙火的最自然、最原真、最無序、最活態、最接地氣、最接市場的一種商業形態。對于一座城市,有陽春白雪般的豪華商場,也有下里巴人的地攤經濟。無論你拒絕與否、嫌棄也罷,地攤都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存在即是合理,地攤,壓根就與城市定位無關。


某大都市因政治、經濟等功能定位不同于一般城市,而過分注重所謂形象,聲明地攤不適宜,云云,純屬扯淡。難道偌大一個都市容不下一個為底層人生存(賣)和生活(買)的攤位?世界范圍內看,無論城市多么發達,沒有哪個城市不允許乞丐生存,乞丐難道比地攤形象更光鮮嗎?

從旅游層面講,這個城市不僅是政治、經濟、金融、文化都市,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旅游城市。既如此,就不能阻止外地、外國旅游者體驗地地道道的原住居民生活。


旅游城市不能沒有地攤,是城市都得有地攤,無論大小,無論多么靚麗和高端,因為有一部分人群要靠它生存和生活,地攤是一種真實的現實存在和需求。


12.png


近日,隨著各地政策的出臺,地攤經濟火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經有成都、合肥、濟南、鄭州、長春、石家莊、青島、宜昌、陜西等27地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最先開啟地攤經濟的四川成都設置了3.6萬個流動攤販攤位,短短兩個月就帶動了10萬人就業,極大促進了城市消費。上海也于6月6日啟動首屆上海夜生活節。


地攤經濟是一種獨特的城市街頭文化。攤點上售賣的物品能夠體現一地的風土人情。同時地攤也給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一個新去處和新空間,是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一個新途徑。


那么,地攤經濟在國內,尤其是旅游景區,如何管理、如何發展呢?讓我們來看看首爾的幾個夜市是如何盤活夜經濟的。


從 2015 年起,首爾汝矣島漢江公園、盤浦漢江公園、清溪川等地開始興起“夜貓子夜市”(Bamdokkaebi夜市)。


每周五至周六晚間18點起至24點間,首爾市民和游客們可以在夜市上看到形形色色的移動餐車和商鋪,不僅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挑選購買到各種新穎飾品、香薰、箱包等手工制作商品,還可以欣賞漢江和清溪川的美景和豐富多彩的街邊演出,體驗首爾夜生活的獨特魅力。


汝矣島世界之夜市集


位于汝矣島漢江公園的世界之夜市集以世界為主題,來自世界各地的賣家在漢江上聚集和交流,構成一個多元文化的體驗市場。市場以漢江夜景,豐富的美食和手工制品為特色,在這里,游客可以嘗到各種各樣的世界美食,看到設計們出色的思想和工藝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紀念品展覽和銷售。除此之外,市場還設置了一個活動區,游客可以欣賞到韓國、亞洲、歐洲和南美的傳統音樂和舞蹈表演。


DDP 青春跑道市集


位于韓國的潮流中心東大門設計廣場的DDP青春天橋市集,是一個充滿青年藝術家和音樂的時尚夜市。在這個代表年輕人新文化的潮流市集,游客可以欣賞DDP獨特夜景的音樂表演,品嘗由年輕廚師提供的各種食物,購買各種時尚配飾、設計產品、配件和日常用品等。


盤浦浪漫月光市集


盤浦浪漫月光市集近年來新開的夜市,市集以浪漫的月色作主題,將有燈光秀,爵士樂和原聲樂表演,營造浪漫氣氛,更可欣賞盤浦大橋的月光彩虹噴泉。在這里,您可以一邊欣賞漢江的美麗夜景,一邊享用世界各地的美食。


清溪川時間之旅市集


清溪川時間滑行市集是一個以鬼怪為主題的韓國傳統特色夜市,沿著清溪川放滿鬼怪燈。情侶們更可以在這里掛上愛的鎖,對著愿望樹許愿,傳說夜鬼怪可以令你愿望成真。


為了支持年輕商人準備創業的夢想,韓國“夜貓子夜市”還推出一個孵化業務,成為年輕人準備創業的初創孵化空間。年輕人可以在這里通過各種培訓,咨詢,支持和管理計劃與客戶見面,認識他們的產品和服務,為初創企業做準備并為下一步的增長做準備。


韓國的“夜貓子夜市”對我們而言是個可參考的案例,傳統市集的業態、跨界合作、創業空間、產品和服務的延伸,非常值得目的地來借鑒。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地攤經濟”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范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出席記者會時提到了西部某城市“流動商販的攤位”解決10萬人就業的例子,說明“地攤經濟”對穩就業的作用不可小視。


其實,“地攤經濟”背后的邏輯對于旅游發展也完全適用,各地有必要積極、穩妥、有序的發展“地攤經濟”,搞活、搞好旅游發展中的“地攤經濟。

發展“地攤經濟”是文旅融合發展的需要。發展旅游業,業界往往關注老祖宗留下來的燦爛輝煌的文物文化資源。深化文旅融合,要讓“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生活行為有機地融入旅游體驗中,成為旅游者了解目的地鮮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地攤經濟”無論是餐飲還是休閑,或其他類別的形態都是能夠集中展示、易于集中體驗當地“老百姓”真實生活樣法的形式,這樣的百姓文化、市井文化、道路文化自然也是文旅融合的要素,“地攤”自然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一個空間和舞臺。


發展“地攤經濟”是激發旅游經濟活力的需要。“地攤經濟”往往蘊含著旅游發展的動力和能力,是旅游發展蓬勃活力的重要來源。只要各地政府有序引導、積極推動,“地攤經濟”可以成為民間創新創意聚集的最接地氣、最具活力的呈現方式之一,也將成為目的地具有人間煙火氣息的旅游吸引物。以旅游購物為例,各地都希望增加旅游購物的比重,也都希望增加景區內旅游紀念品、文創產品等的二次消費。


發展“地攤經濟”是提高各地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國外的很多著名旅游城市、小鎮都有類似的“地攤經濟”,或是周末市集,或是創意夜市,或是跳蚤市場。在這些市集周邊一般都有路邊咖啡館、酒吧、餐廳等,逛市集之余人們可以喝喝咖啡,看著市集上人來人往,悠閑地消磨時光。在國內,上海市在2007年便出臺了《城市設攤導則》,讓小攤點進得來、擺得下、做得穩,體現了人性化的城市管理理念。


要深刻地認識到,“地攤經濟”的回歸不是一時之舉,“地攤經濟”不僅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選擇,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的體現,是城市文明進程的標志,是主客共享的旅游發展理念的落地。希望每一個城市、每一個目的地都能充滿現代氣息、人文關懷、生活味道,成為居民、游客美好生活的家園。




責任編輯:朱子桐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