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林草產業 > 林下經濟 >

安徽潛山:林下“掘金” “綠富”雙贏

發布時間:2024-09-15 17:20:59  來源:太湖縣林業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強調“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地處大別山東南麓的安徽省潛山市,森林覆蓋率達54.4%,140.5萬畝森林蘊藏著豐富的林產品。近年來,潛山市依托良好的森林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徑,通過做活林下種植、做實林下養殖、做強森林康養,不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2023年,該市林業總產值147.6億元,其中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間采集、生態旅游年產值達95.56億元。

微信圖片_20240915172243.jpg

林下崛起中藥材產業

森林是中藥材的寶庫,潛山市分布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達957種,是安徽省十大藥材基地縣。近年來,該市以石斛、天麻、西洋參、黃精等道地中藥材種植為著力點,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為國有林場注入了全新活力,也為林農增收致富開辟了新路徑。

9月4日,陽光熱辣滾燙,在海拔近千米的天柱山林場和平場區,一棵棵高大的松樹擋住了陽光,打造出一片“清涼世界”。松樹下,鵝卵石鋪就的苗床錯落有致,一叢叢碧綠的石斛附生在石頭上,枝繁葉茂、長勢喜人。

“我們種的潛斛一號,是公司培育的米斛新品種,采用的是仿野生種植,在大棚馴化2年后移栽到林下種植,這些都已經在林下長了四五年,今年已開始采收。”該石斛基地技術員朱邦國介紹,天柱山一帶本就長有野生石斛,基地模擬石斛原生地溫度、濕度及生長環境,用鵝卵石、樹皮鋪就苗床,用噴灌系統來增加濕度和水量,石斛不僅長勢好,而且有效成分接近野生石斛水平。朱邦國所供職的現代農業公司2015年落戶潛山后,便在天柱山林場流轉了2000畝山林用于林下種植仿野生石斛,目前已種下石斛1200多畝,基地先后榮獲“全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森林生態標志產品示范基地”等稱號。

“這種仿野生種植的石斛,產量雖然不高,但效益可觀,市場價格是大棚種植的4倍,年均畝產值可達20多萬元。”該現代農業公司總經理馮維一介紹,公司落戶潛山近十年,現已建成石斛育苗基地、林下仿野生種植基地和石斛研發中心,開發出了石斛花、石斛粉、石斛楓斗等產品,并創新推出林下仿野生石斛認養銷售模式。公司全年能帶動周邊用工350戶、600人,戶均增收7000元左右。

同樣嘗到林下發展中藥材甜頭的還有林農石建磊。2021年,他看好天柱山林場優越的生態環境,流轉了600畝山林,發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

“天麻最適宜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林種植,我們選取野生天麻種源,在溫室里用人工授粉,兩年就能收獲一批天麻。”說話間,石建磊用手拂去天麻地上的松針,挖出一個天麻塊莖向記者展示:“這是去年養的菌,今年3月播的天麻種子,現在已經長到了3兩重,到10月中下旬便可采挖。”

“今年預計能收獲60萬斤天麻,現在行情好,鮮貨價格已達到每斤20元,畝產值能達20萬元。”算著豐收賬,石建磊喜笑顏開,他的天麻生長在海拔近千米的山林間,品相好品質高,不愁銷,才出地頭就會被藥材加工商收購走。今年,他又在駝嶺林場流轉了500畝山林,帶動當地村集體和村民發展林下天麻仿野生種植。因為天麻重茬種植會影響產量,他又摸索出了天麻與黃精、淫羊藿等中藥材輪作種植。天麻收獲后,將廢棄的雜木進行粉碎,撒在地里當作有機肥,再種上黃精,3年后,每畝可再收1萬斤黃精。

林下種植中藥材,不僅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間資源,還促進了林木生長,帶動了林農增收。潛山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已建成百畝以上石斛、西洋參、天麻、黃精等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26個,面積達2.16萬畝,年產中藥材3700噸,綜合產值達2.8億元,林下中藥材產業已成為潛山市“雙招雙引”重點推介項目之一。

多樣化發展林下經濟

森林郁郁蔥蔥,林下大有可為。在潛山這塊森林寶地上,蓬勃發展的除了林下種植中藥材,還有林下養殖和森林康養。

9月4日,在潛山市槎水鎮樂明村一片綠意盎然的竹林下,一群仿野生養殖的梅花鹿正悠哉地吃著草。

樂明村地處深山,森林資源豐富。2018年,在外創業多年的儲少翔決定回到家鄉發展養殖產業。在選擇養殖品種時,他的第一要求便是附加值高。外出考察時,他得知養殖梅花鹿前景好,經濟價值高,而且“南鹿北養”技術已經成熟,他隨即決定發展梅花鹿產業。

梅花鹿全身是寶,國內梅花鹿養殖多以圈養為主。這次儲少翔不走尋常路,決定發展仿野生養殖的梅花鹿。

“古語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山上有很多中草藥,這些鹿每天在山上吃著草藥,喝著泉水,體質好,不容易生病,藥用價值也更高。”提到自己的鹿,儲少翔驕傲地說。

儲少翔在山上養了100多頭梅花鹿,每年他會采收鹿茸,制作鹿茸片、鹿茸血酒和鹿茸酒等產品。梅花鹿的壽命為20歲至35歲,收獲鹿茸的年限一般在15年以上,一頭梅花鹿一年能割6斤鹿茸。因為生長環境好,儲少翔生產的鹿茸產品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儲少翔的鹿園更熱鬧了,每天都有游客前來拍照打卡、體驗喂鹿。“這得益于村里引進的露營項目,讓我也吃上了‘旅游飯’。”儲少翔說,今年初夏,樂明村憑借優越的生態環境,招引來了青年創客胡瑞,在鹿園打造露營項目和“村咖”。7月初,項目開始營業后,便吸引了源源不斷的游客前來打卡。儲少翔和胡瑞合作開發了喂鹿項目,他還開起了農家樂,推出“全鹿宴”,有了新的增收渠道。

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當前,潛山林下養殖產業正不斷釋放“生態紅利”,已形成“林鹿”“林畜”“林禽”等養殖模式,建成千畝林下養殖基地16處,帶動養殖企業32家、農戶320戶發展林下養殖,養殖總面積達13萬畝,產值達6.5億元。

此外,潛山還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新業態。圍繞打造“長三角生態健康后花園”目標,該市以天柱山為引領,探索“森林+”發展模式,成功引進高山滑雪、低空飛行、峽谷漂流、森林體驗等新業態,推進森林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該市森林康養面積達33萬畝,有省級森林人家23家、森林民宿35家、農家樂(林家樂)235家。2023年,潛山市接待森林康養游客1200.89萬人次,經營收入80.66億元。森林旅游、森林康養帶動2萬余名群眾穩定就業,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在潛山,廣袤的森林不僅孕育著豐富的物產,更孕育著無限的希望。越來越多的農民投身于林下經濟的發展浪潮,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在綠色的山野間描繪出一幅又一幅豐收的畫卷。下一步,該市將繼續探索林下經濟的新模式、新途徑,積極推進林下經濟產業與國家儲備林項目深度對接,高位引進森林康養和中藥材種植加工項目;進一步提升產業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將先天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力爭在“十四五”末,林下經濟總產值超100億元。同時,該市加強生態保護,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讓這座綠色“錢庫”永遠豐盈,讓“綠富”雙贏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延續。

作者:陳明霞責任編輯:黃煥儀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