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中國黃桃之鄉”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黃桃進入大量上市的時節。清晨7時許,玉屏自治縣亞魚鄉沙子凹村村民龍成樹到地里開始采摘黃桃,開始一天的工作,經過采摘、分揀、打包、裝車,環環相扣,1000多斤的黃桃終于在16時前通過順豐快遞運往廣州及貴州省內各地。
龍成樹之前在廣東打工。2016年,他和同村十幾個人返鄉創業,其他人都做失敗了,只有他一人成功。亞魚鄉宣傳委員代文爽說:“龍成樹成功的秘訣是,他有一顆堅持的決心和吃苦的精神,同時走出去,到重慶、湖南、江西等地學習黃桃種植技術。”
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龍成樹種植的50畝黃桃每年銷售收入50多萬元,還蓋起了一棟價值近100萬元的房子。
黃桃銷售的最佳黃金期也只有20來天。過了這個銷售期,黃桃就壞了,因此村民們都在抓緊8月上旬至8月下旬這20來天的黃金銷售期銷售黃桃。
在亞魚鄉郭家灣村,記者看到村民陳玉先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她一邊將采摘的黃桃分揀裝箱,一邊向記者說道:“我家果園是8月6日開園的,開園當天周邊很多民眾就來采摘,銷售不錯,今天又有2000多斤黃桃銷往銅仁,預計銷售收入2萬多元,很開心。現在種黃桃賣,比我打工強多了。”
在黃桃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很多客商來收購黃桃。為什么客商愿意到玉屏縣收購黃桃?果季列車負責人姚來福道出緣由,主要是看中這里黃桃口感好,糖度高,品質上乘,還有就是讓農民有收益,最主要的是支持我們本土的產業。“我所有的門店一天可銷售玉屏黃桃1.5噸,黃金銷售期可達20噸。”
亞魚鄉的黃桃為什么又大又甜,是因為這里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這里是黃桃種植的理想家園,為黃桃生長提供理想的栽培條件。
返鄉創業青年張新平,2018年前在廈門打工,看到家鄉種植黃桃前景可觀,于是就回到玉屏朱家場鎮柴沖村種起了黃桃,并成立了玉屏農歌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法人代表,他說:“合作社種植黃桃100多畝,產值50多萬元,帶動柴沖村近100人就業,人均收入2000多元。合作社一年純收入20多萬元。黃桃銷往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昆明等地,今年開園一個星期已銷售3萬斤,產值25萬多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發展,規模做大是基礎。產業發展越來越好,品牌升級打造必不可少。為了讓黃桃的口感更香更甜更脆,提升黃桃品質,追求黃桃的“內在美”,張新平在黃桃果樹的管護上,專門請了貴州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的農技專家趙凱定期來作技術指導,在肥料使用上,推廣有機肥,使種出來的黃桃生態、綠色、健康,讓玉屏黃桃的品牌優勢進一步提升,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玉屏黃桃產量預計600萬斤以上,實現產值預計6000萬元以上,黃桃產業已躋身為玉屏全縣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玉屏縣也成為貴州著名的“黃桃主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