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報刊網信 > 林草產業 >

福建漳州破解“碳匯三難” 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發布時間:2025-05-26 17:25:37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37bdf3e0dd79a696bb1bc51f918bb69.jpg

近年來,福建省漳州市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持續推動林業碳匯發展,通過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林業碳匯項目試點、參與碳交易市場建設等方式,逐步形成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碳匯項目閉環機制,為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激發林業發展內生動力、實現林區生態美、百姓富提供了良好借鑒。

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拓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漳州市創新“政府統籌、部門聯動、國企參與、多方獲益”的碳匯開發模式,破解林業碳匯長期存在項目開發難、價值轉化難、上市交易難等堵點難點,成功推進漳浦中西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南靖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及漳州九龍江口紅樹林碳普惠項目等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樣板工程。項目第一監測期內共產生56,022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的溫室氣體減排量,截至目前,全市碳匯交易累計完成26筆,交易額達237萬元。

打造“三票融合”模式,破解碳匯開發難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體系。制定漳州市“三票融合”實施方案,穩妥推動林業地票林票碳票融合,確保三票有序開發;聯合國家林草局華東規劃院在全省率先制定《漳州市林業碳匯發展規劃(2023—2030年)》,充分利用漳州市資源稟賦和林業碳匯實踐優勢,為林業碳匯項目提供基礎支撐。

二是建設數字管理平臺。建成“智慧林業”管理平臺,在林業地票、林票的基礎上延伸開發碳匯項目,發行林業碳票,整合構建統一的數字化管理系統,積極探索構建“三票融合”體系,實現林地所有權、經營權和碳匯收益權的協同管理。

三是創新區域碳匯方法學。制定出臺《漳州市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和研建《漳州市速生豐產林碳匯項目方法學》,突破新造林面積不足的瓶頸,漳州結合紅樹林和速生豐產林碳匯開發,減少對林種、林齡的限制,增強碳匯開發潛力。

建立核算交易機制,破解價值轉化難

一是構建科學計量系統。借力中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結合遙感技術和實地調查,精準測算林木碳匯量;研究出臺《林地林木價值評估技術規程》,引入浮動點差交易機制,通過質量綜合分析與定量評定,逐步完成林地分級,破解“三票”資產評估難、權益流轉不暢、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二是搭建交易服務網絡。在漳州“智慧林業”平臺設立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漳州前置服務中心,全國首創林業“數字碳票”,增強了林業碳匯的安全性、流動性和交易價值,實現了林業“數字碳票”的線上交易、質押和核銷。

三是培育企業碳匯消費市場。引導企業共同踐行碳減排,調動自愿碳市場活躍度。2023年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上,興業銀行漳州分行購買160噸林業碳匯捐贈予花博會組委會,助力林業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打造“零碳花博”會展示范樣板。

完善碳匯運用場景,破解上市交易難

一是健全生態司法補償機制。依據省高院與省林業局聯合印發出臺的生態環境刑事案件林業碳匯賠償司法工作指引,南靖縣人民法院審結福建省首例適用林業碳匯賠償機制案件,被告人雙倍認購碳匯(96噸)并簽訂《森林管護協議》的方式替代修復,在彌補碳匯損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到適度賠償其他生態服務功能損失,完善了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補償機制。

二是試行林地征占用碳匯補償機制。在林地征占用管理中引入“生態補償”概念,突破傳統林木資源補償模式。漳州兩企業在辦理林地征占用過程中自愿認購834噸林業碳匯,交易額10萬元,獲頒全國首張具備區塊鏈存證功能的林業數字碳票,成為全國首單林地征占用碳匯補償試點。

三是形成林業碳匯交易閉環。啟動持續性區域司法碳匯交易,解決了因修復責任落地難、執法部門監督難、司法機關結案難等情況導致的生態案件治理中查辦案件無法形成閉環的問題。漳州市九龍江口(龍海)紅樹林CCER項目成為首批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紅樹林碳匯項目并開展全國首單司法認購紅樹林碳匯,賠償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費用達100.65萬元。目前全市司法碳匯交易23筆,交易量達12617噸。


責任編輯:胡萌萌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