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機構服務 > 山桐子 > 科研技術 >

山桐子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

發布時間:2020-03-18 18:33:29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u=1843311541,2928164151&fm=173&app=25&f=JPEG_看圖王.jpg


山桐子為大風子科、山桐子屬落葉喬木。生于海拔 400~2500 m 的低山區的山坡、山洼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在涇縣分布廣泛。為此,筆者從育苗地準備、種子處理、播種、澆水、覆蓋、播種后苗期管理等方面總結了山桐子苗木培育的操作規程。


1.育苗地準備

 

圃地選擇 一般以中性、微酸性或微堿性的土壤為好,土壤 pH 值 6.8~7.2 為宜,且一定要避免積水。盡可能避免在柏木類、海棠類等苗木生產區繁殖山桐子苗木。


耕地、耙地 圃地選擇后,通過精耕細作、合理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耕地。耕地深度 20~25 cm。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土壤含水量達飽和含水量的 50%~60%時耕地,效果好,又省力。


耙地。一般在耕地后立即進行,有時也要根據圃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靈活掌握。耙地要求耙平耙透,達到平、松、碎。


鎮壓。鎮壓可破碎土塊,壓實松土層,減少土壤中較大的縫隙和空間,減少水分蒸發,促進耕作層的毛細管。鎮壓可在耙地后,或作床作壟后,或播種前和播種后進行。


2.種子處理


采用篩選或手選的方法凈種、選種,將變質、蟲蛀的山桐子種子清除,選出新鮮、飽滿的種子。播前種子消毒。此外,播種前必須對山桐子種子進行催芽處理。


3.播種


3~5 月播種為宜。播種密度 60~160株/m2。播種量按苗床凈面積(有效面積) 計算,苗床凈面積按國家標準(GB600-85)每公頃為 6 000 m 2 。鑒于山桐子播種場圃發芽率較低,建議種子播種量 22.5~30 kg/hm 2 。一般適合采用撒播或條播的播種方法。


4.澆水與覆蓋


播種后立即澆水,并及時苗床覆蓋。覆蓋材料可用稻草、麥稈、茅草、松針、鋸末、谷殼、苔蘚等。


5 播種后管理


覆蓋物處理 種子發芽后及時揭去覆蓋物,以免幼苗徒長。采取遮陰降溫等措施避免幼苗受灼傷。遮陰同時可以減輕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度。遮陰在覆蓋物撤除后進行。采用葦簾、竹簾或遮陰網,設活動陰棚,其透光度以 50%~80%為宜。陰棚高 50~70cm,每天上午 09:00 至下午 16:00~17:00 時放簾遮陰,其他時間或陰天可把簾子卷起。也可在苗床四周插樹枝遮陰或進行間作。如采用行間覆草或噴灌降溫,則可不遮陰。如果播種期過遲,在生長初期要采用降溫措施,減輕高溫熱害的不利影響,如搭陰棚等。有條件的可采用遮陰網,避免日灼危害苗木。遮陰設施一般持續到 9 月初可以撤除。


松土除草 幼苗出齊后即可松土除草。一般松土與除草結合進行。松土宜淺,保持表土疏松,要逐次加深,但要注意不傷苗、不壓苗,以利于苗木生長。松土常在灌溉或雨后 1~2 d 進行。但當土壤板結,天氣干旱,或是水源不足時,即使不除草也要松土。一般苗木生長前半期每 20~25 d 進行 1 次,深 2~4 cm;后半期每 25~30 d 進行 1 次,深度 8~10 cm。松土要求全面松到,深度均勻,不傷苗木。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水分管理 播種前灌足底水,將圃地澆透。苗期灌溉應把握“5 個時機”:一是苗木播種前灌水,首次水一定要灌足;二是苗木出齊后灌水,此時灌水不宜過大,以保持圃地濕潤、提高地溫為原則;三是苗木追肥后灌水,此時灌透水,不僅能防止苗木產生肥害,而且能使肥料盡快被苗木吸收;四是苗木封頭后灌水,此時灌水有利于提高苗木地徑,延長落葉時間;五是苗木冬眠后灌水,此時灌水既能保護苗木根系,使之繼續吸收營養,又能滲透于土壤中,使苗木不被凍傷。


間苗、定苗 間苗宜早不宜遲,具體時間根據山桐子的生物學特性、幼苗密度和苗木的生長情況確定。間苗早,苗木之間相互影響較小。間苗原則是“適時間苗,留優去劣,分布均勻,合理定苗”。山桐子間苗可分次進行,一般2 次。第 1 次間苗一般在山桐子幼苗長出 3~4 片真葉、相互遮陰時開始,第 1次間苗后,比計劃產苗量多留 20%~30%。第 2 次間苗一般在第 1 次間苗后的 10~20 d。間苗后應及時灌溉。第 2 次間苗可與定苗結合進行,確定保留的優勢苗和苗木密度,定苗時的留苗量可比計劃產苗量高 6%~8%。間苗與補苗應結合進行。間苗時用手或移植鏟將過密苗、病弱苗及生長不良和不正常的幼苗間除。選生長健壯、根系完好的幼苗,補于局部稀疏缺苗之處。


合理追肥 一般苗期追肥施用量占 40%,可采用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


土壤追肥。施速效肥或腐熟人糞尿。速效肥包括草木灰、硫酸銨、尿素、過磷酸鈣等。施肥次數宜多,但每次用量宜少。一般苗木生長期可追肥 2~6次。第 1 次在幼苗出土后 30 d 左右,以后每隔 10 d 左右追肥 1 次,最后 1 次追肥在苗木停止生長前 30 d 進行。追肥應按照“由稀到濃、少量多次、適時適量、分期巧施”的原則進行。

根外追肥。一般微量元素濃度 0.1%~0.2%;一般化肥 0.2%~0.5%。


苗木防寒 采用土壤結凍前覆蓋、灌水防寒和假值防寒等方法進行苗木防寒處理。


病蟲害防治 用地下克星 30kg/hm2 均勻撒施在土壤中防治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幼苗期在 8~10 月易發生葉斑病,應及時剪除病葉燒毀,并用0.2%多菌靈溶液連續噴霧 2~3 次。在9~11 月易發粉銹病,可用粉銹寧稀釋0.2%的溶液噴霧防治 2~3 次。


作者:吉山花瑤責任編輯:朱子桐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