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毛桐、臭樟木、大馬桑葉。
【漢語拼音】shantongzi
【加工采集】秋季采收。
【功能主治】根:治骨折、骨結(jié)核,二至三兩搗爛敷。樹皮:治狂犬咬傷,一至二兩煮糯米粥吃。
【性味】性平,味辛。
【用法用量】根1兩。皮0.5~1兩,煮糯米粥吃。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植物形態(tài)】尼泊爾野桐
落葉小喬木,高約5米。樹皮平滑,嫩枝有黃色毛。葉互生,多叢集于枝端;葉柄長8~14厘米,具黃色毛,嫩葉帶紅色;葉片闊卵形,長12~18厘米,寬13~16厘米,先端尾狀突尖,基部圓形或截形,有腺體1對,邊緣微波狀,下面散生黃色腺點。總狀花序頂生。蒴果橢圓形,具黃色毛;種子黑色,半圓形。
生于雜木林中。
【藥用部位】為大戟科植物尼泊爾野桐的根或樹皮。
【來自何書】《貴州民間藥物》
上一篇:敲黑板!山桐子五大價值匯總
下一篇:山桐子的研究進(jìn)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