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枚芽尖色澤嫩綠,呈細長錐形向陽生長。
近日,位于海南鸚哥嶺腹地的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革新村,一片片大葉茶茶樹苗圃迸發著蓬勃生機。這里也是海南省首個茶葉研究中心等科研團隊的“試驗田”。
“作為海南茶葉主產區之一,白沙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從建設全省首個茶葉研究中心、首個茶樹類別的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到發布全省首個茶葉碳標簽、首個地方性茶葉類別團體標準,著力以四個“全省首個”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卑咨巢铇I協會秘書長湯適說。
一片葉子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
幾片苗圃共培育約2萬株茶樹種苗,村合作社與茶企簽訂了購銷合同,每株能賣2元……如今,大葉茶小芽尖尖,不僅生長在苗圃里,還長在革新村村民符海清的心尖尖。
春雨澤潤,酣暢淋漓,草木新芽,綠意萌動。一大早,符海清就來到自家苗圃,往前一天因雨淋而變得松垮的種苗根系處填土、拍實,全然顧不得泥水沾濕了鞋與褲腿?!暗浇衲?月將種苗交付給茶企,可以入賬大約4萬元呢。”他樂呵地盤算著。
自去年底開始,當地龍頭企業海南白沙農場集團有限公司牽頭,選中具有野生大葉茶資源優勢的南開鄉作為種苗培育基地。該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史磊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為了更好地保護與開發海南大葉茶種質資源,“企業還敲定了在全鄉培育100萬株種苗的‘軍令狀’”。
南開鄉的山林里,有不少樹齡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野生古茶樹?!耙郧按蠡镏恢啦烧枨嘣诩依锱莶杞饪剩瑳]想到把成熟掉落的茶籽用來育苗竟能干成一份產業。”參與育苗工作的革新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符永進抿了一口熱茶,茶香醇厚,熱氣升騰,恰似這份產業的前景——“目前全村已有50多戶農戶參與培育共計60萬株大葉茶種苗,僅此一項,能讓合作社入賬100萬余元”。
“不設大棚,不用特意施肥、除草,各類茶樹完全仿野外生境生長。”跟隨白沙農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邢福順走進位于海南天然茶葉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的白沙茶樹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不同品種、不同樹齡的茶樹長勢蔥郁,其中部分植株已近似小型喬木。
這是海南首個茶樹類別的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自2022年7月揭牌以來,這一資源庫已保存120多種茶樹種質資源?!捌渲校醋喳W哥嶺、五指山、黎母山等區域的海南大葉茶種質資源19份。”邢福順介紹,眼下,當地正在依托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團隊力量,采用茶籽與扦插等育苗技術,篩選適合本土生境的優良品種用于推廣種植。
而當品種優良的大葉茶蓬勃生長,人們又對其賦予“碳標簽”時,一片茶葉是否會發生新的變化?
在白沙細水鄉牡工商一隊生態茶園,年過五旬的茶農符德山驚喜地發現,他與20多名農戶精心管護的約千畝茶園已成了記錄“碳足跡”的“試驗田”——今年4月9日,薄沙牌“白沙綠茶”碳標簽正式發布,這是海南省首個茶葉碳標簽。
“我們根據國際碳足跡評價準則,對薄沙牌‘白沙綠茶’茶樹種植、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飲用、廢棄物處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進行評估分析?!笔…h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曉晨介紹。
經科學核算,1千克薄沙牌“白沙綠茶”的碳足跡為15.0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納入茶樹碳匯后,碳足跡為-9.22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吳曉晨表示:“負值表示全鏈條環節吸收二氧化碳,由此體現碳匯價值,也為培育與拓展茶葉消費市場下好了‘先手棋’?!?/p>
雖沒能透徹地理解其中的碳匯價值,但在符德山心里已記上了一本“明白賬”——這片茶園的“身價”正在不斷提升。
“白沙綠茶”碳標簽發布當天,海南省首個地方性茶葉類別團體標準——《白沙黎族自治縣茶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和團體標準》同步發布。
“今后得多看看這本‘冊子’,通過規范化、標準化種植,讓‘五里路有機茶’的品牌越來越響!”在該茶園務工10年的符秀香沒有想過,種茶、采茶、制茶也會有“操作手冊”——該標準從種植端、種苗、加工、管理、品牌等方面進行規范化要求,其標準體系涵蓋12個方面共計466項細則。
在對“兩山”轉化路徑的不斷探索中,白沙茶產業點“綠”成金。湯適介紹,全縣茶樹種植面積已從2014年的4000多畝發展到現今的1.1萬畝,有效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推出早春茶、冬茶、有機茶、野生茶、古樹茶5張“茶名片”,帶動就業人數達5000人,促進人均增收約3500元。
“白沙去年榮膺‘中國早春茶之鄉’‘中國生態茶葉之鄉’兩張燙金名片,我們要做好芽尖的‘含綠量’,才能收獲產業的‘含金量’。”海南農墾白沙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芻盼著,當地百姓今后能分享到更多生態紅利。
白沙茶產業持續發展壯大,符秀香也從當初的脫貧戶成長為采收班班長,攢夠了積蓄,建好了新居。茶韻悠悠,茶香千里,對于當地有機茶產業,她有信心、有期待!
截至目前——白沙茶樹種植面積達1.1萬畝,推出早春茶、冬茶、有機茶、野生茶、古樹茶5張“茶名片”,帶動就業人數達5000人,促進人均增收約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