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春回大地,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樹添綠正當時。從城鎮(zhèn)到鄉(xiāng)村、從學校到工廠、從街道到小巷、從游園到廣場……4月的云中大地生機勃勃、活力涌動、綠意盎然,處處風光怡人。山川更綠、家園更美,這是全市上下堅持不懈、馳而不息推進國土綠化行動的有力見證,是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民生福祉”“綠色福利”。
相約春天? “植”此一片青綠
“大家一定要把苗扶正、水澆透、土壓實,這樣小樹苗才能成活。”4月1日上午,在廣靈縣斗泉鄉(xiāng)北岳莊村西林地,一群身穿校服的學生和老師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種樹播綠。與春妍相約、與勞動相伴、與成長攜行,斗泉鄉(xiāng)九年制學校組織的義務植樹活動讓大家以實際行動共建綠色家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貫徹落實‘五育并舉’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植樹造林、愛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我們學校每年都會在植樹節(jié)前后組織學生開展植樹活動,或在校園里、或在鄉(xiāng)村周邊、或在植樹基地,老師和孩子們種下的不僅僅是一棵棵樹木,更是一份份幸福和希望。”該校校長袁小輝說。
你挖樹坑、他扶樹苗、我來澆水……在當天的活動現(xiàn)場,同學們熱情高漲,紛紛拿起鐵鍬、鋤頭、水桶等工具,幾人一組分工協(xié)作、默契配合,忙得不亦樂乎。看著一株株小松樹苗“安家落戶”,同學們都非常開心滿足。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我們來到田野植樹十分有意義。植下一棵樹,就是植下一份夢想、植下一份責任、植下一份希望,愿我們和小樹一起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該校初三學生董璐熙說。
“通過組織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教育、讓學生體會勞動的樂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明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讓植綠、護綠、愛綠的理念深深根植在他們心間。”袁小輝說。
腳踏寒暑? 護好城市“綠肺”
“日常巡查、清理道路、修復綠植,這些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4月2日上午,記者在太和家園小區(qū)外的道路上見到了平城區(qū)園林綠化中心文瀛湖隊隊長麻強,他正領著2名工人清理樹坑,不遠處的車上拉著計劃補種的苗木。
麻強2016年來到平城區(qū)園林綠化中心工作,7年多的時間里,他感受到了園林工人的苦辣酸甜,也從一名修剪工逐漸成長為熟悉城市綠化工作的綠化隊隊長。
“我們隊負責御河東路、永和路、太和路、文興路、文瀛北路、柳蔭路等21平方公里的綠地管護,全隊雖然只有15個人,但大家都非常敬業(yè),沒有一個叫苦喊累的。”麻強對記者說,“我們‘園林人’就一個心愿,能為美麗街道、美麗家園盡一份力,大家就感到十分自豪、十分幸福。”
龍翔園小區(qū)的綠地曾大面積黃土裸露,嚴重缺株斷壟、四處雜草叢生,還被石塊、渣土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覆蓋。“自從文瀛湖隊接管了小區(qū)綠化后,面貌就大變樣了,你看現(xiàn)在的綠化多好。”小區(qū)居民激動地說。
“綠化工作季節(jié)性強,春季我們要修復樹坑、澆水補苗,熱夏修剪施肥、加大澆灌,寒冬清理垃圾、涂白樹木……忙起來我們顧不上回家,蹲在路邊‘填肚子’也是常有的事兒。”麻強說,護綠雖然辛苦,但看到親手種下的行道樹一棵棵茁壯成長,心里就被守護的甜占滿了。
以山為家? 守望綠色林海
4月3日,蒙蒙春雨中,占地約3萬畝的云岡區(qū)高山鎮(zhèn)紅桃山森林基地里,一株株樟子松、油松、云杉顯得格外精神。
護林員孟佃有登上瞭望塔,用望遠鏡仔細觀察林區(qū)情況。“我是高山鎮(zhèn)二臺村人,自從當上護林員,就和老伴兒常年住在這里了。這段時間比較關鍵,白天每隔1個小時就上來觀察一次,晚上就在屋里看監(jiān)控,必須24小時嚴防死守,不留一絲火災隱患。”孟佃有一邊說,一邊擦擦鏡片上的雨水,換個方向繼續(xù)觀察著。
“紅桃山瞭望塔這里地勢高、看得遠,周邊都是樹林,沒有人家,住在這里生活確實不太方便。山上沒有水,得開著三輪車到兩公里外的村莊去拉水;也沒有鄰居,我和老伴就養(yǎng)了小狗、小貓和幾只鴿子解悶兒。誰讓咱是護林員呢,穿上這個馬甲、戴上這個袖章,就得守護好這片綠色。”說起身上的責任,孟佃有語氣里帶著堅定。
瞭望塔上春風更勁,細密的雨絲打濕了孟佃有花白的頭發(fā),但他絲毫不介意,仍舊仔細觀察著各個方向。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孟佃有夫婦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留給了大山。“除日常的護林工作,我們老兩口還要填寫巡山記錄登記簿、定期用小喇叭進行防火宣傳。”孟佃有說,“當護林員注定要多跑路、多吃苦、多流汗,但這么多年來,咱這片林區(qū)沒有出現(xiàn)過亂砍濫伐現(xiàn)象,也沒有發(fā)生過森林火災,我覺得付出再多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