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南京:長江之畔繪和美畫卷

發布時間:2022-12-26 08:17:32  來源:光明網

  從棲霞逆流而上,在燕子磯眺望江水,在五馬渡傾聽汽笛聲,在幕燕濱江欣賞每一個不容錯過的春天——長江,水潤萬物、澤被四方。作為長江江蘇段“最上游”和省會城市,2016年以來,江蘇南京與長江沿岸城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守護好“一江兩岸”綠水青山,弘揚長江生態文化的時代內涵。


urlProxy.jpg

南京北站(浦口火車站) 


urlProxy (1).jpg

“長江傳奇”游輪開啟了南京濱江游覽航線 


urlProxy (2).jpg

兩岸大學生在南京沿長江進行“百里單車騎行”活動 


  “看,江豚躍出水面了!”長期參與長江江豚保護和拍攝工作的志愿者武家敏驚喜地叫起來。漫步鼓樓濱江風光帶,是長江南京段江豚重要自然棲息地之一,被譽為“最佳江豚觀賞地”。去年底,南京干流長江段生物多樣性調查共記錄到34種魚類,中華花鰍時隔20多年再現身。


  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南京形成了獨特的長江文化氣質,積攢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南京將長江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市發展相融合,以“繡花功夫”微改造手法推動了浦口老火車站、下關電廠舊址等一批歷史文化片區的有機更新、風貌串聯,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發展重點項目,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大馬路15號,津浦路4號、5號……有著百年歷史的浦口火車站承載著朱自清與父親分別時酸酸甜甜的記憶。浦口火車站是津浦鐵路南段的終點站,這里的建筑遺存非常豐富,當年的售票房、候車大樓、月臺、雨廊、貴賓樓、職工宿舍等都保留了下來。


urlProxy (3).jpg

南京浦口碼頭前的搬運工雕塑 


  1985年,浦口火車站更名南京北站,如今到這里一眼就可以看到“南京北站”的牌子,米黃色外墻、紅色屋頂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同行的南京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浦口火車站是津浦鐵路沿線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民國特色火車站,且被列為“中國最文藝的九個火車站”之一。作為浦口火車站城市更新項目的一部分,占地約1.3萬平方米的歷史風貌區啟動區于今年上半年完成歷史建筑修繕工作,并將于今年年底對外開放。


  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了“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重大命題。2022年11月18日,南京舉辦長江文化研討會、長江文化雕塑藝術展等系列活動。由十位國內外藝術家以長江文化為主題創作的10件雕塑在南京魚嘴濕地公園正式與市民見面。


  長江南京段文化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古金陵48景中的11景,沿江還有眾多文物古跡、非遺項目等。南京市淮海路35號,是中國僅存的一家刻經機構和世界范圍內唯一的漢文木刻佛經出版中心,隨著2009年雕版印刷術躋身世界級非遺,金陵刻經印刷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馬萌青向市民和游客打開了這項古老藝術的大門。數百年間,金陵刻經處和長江邊的其他非遺一樣,幾度興衰,終于在新時代獲得新生,馬萌青手尖上飛舞的木屑是明證。


urlProxy (4).jpg

在長江江蘇南京段拍攝到的江豚 


urlProxy (5).jpg

人文綠都南京河西遠景 


  308公里的濱江岸線,疊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學之都”等稱號,南京以藝術重塑長江岸線,讓濱江風光帶既是生態秀帶也是藝術紐帶,聚點成面;并積極探索實踐非遺、文物保護的文旅融合新路徑,展現長江南京段歷史文化之美、生態文明之美、時代精神之美,推動長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作者:蘇雁責任編輯:蔡晨霞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