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陽,走進重慶市銅梁區中央公園,河流、步道,綠樹、草坪相映成趣,放眼望去,一棟棟高樓點綴在這片片綠色空間之中。
對于整個銅梁區而言,城市總是與綠意相得益彰,人們在家門口也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銅梁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光明告訴記者,近年來,銅梁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更高標準保護綠水青山,打造溫潤宜人的生態城市、田園都市,激發出更強的生態競爭力,以生態優區助力工業振興、鄉村振興、城市提升,由此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小安溪生態河堤
回歸生態的原點
“對自然保持最大敬畏之心,以最少投入、做最小改動、收到最好效果,讓銅梁的城市和鄉村變成人們喜歡的樣子。”張光明告訴記者,這是銅梁還原生態原本的理念,其中的體現就在城里的淮遠河生態治理中。
淮遠河是銅梁人的母親河,但這條河流曾經垃圾成堆、污染嚴重,成了銅梁人的“傷心河”。從2019年開始,銅梁下決心“刮骨療傷”,推進淮遠河污染治理,建成地下管網20余公里,全面實現雨污分流,關閉沿河兩岸禁養區畜禽養殖場,種植本土植物1000余種。依托淮遠河水系生態,銅梁區中央公園也在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基礎上建成,打造出現代都市生態宜人的濱水空間。
如今,淮遠河由過去的劣Ⅴ類水質到現在常年保持Ⅲ類以上水質,重現了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
生態城市生態建。繼銅梁區中央公園后,望山公園、見水公園陸續開放,隨即成為銅梁人的打卡、休閑、健身熱地。同時,銅梁建成人民公園、雪庵公園、羅睺寺氣象公園等15個城市公園廣場,讓人們普享“綠色福利”,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
淮遠河
必要的“舍棄”
優美的生態本底,也應與高質量的產業相匹配。
20世紀九十年代初,銅梁小安溪兩岸的幾十家造紙廠,是銅梁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紙廠向河中直排廢水,造成河水變“黑綠”,小安溪河一度成為涪江流域水資源污染最嚴重的支流,被生態環境部掛牌督察整治。現在,幾十家紙廠已基本關停,小安溪河水質持續改善。
造紙廠的關停是銅梁區在環境整治中必要的“舍棄”。近年來,銅梁區嚴守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對新引進的工業項目嚴格環境準入,印發并實施了《重慶市銅梁區人民政府關于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銅府發〔2020〕8 號),深入實施分區管控要求,嚴控“兩高一資”和過剩產能行業建設項目。
張光明表示,銅梁區還嚴格執行項目準入會商、考察、洽談制度,區生態環境局會同高新區管委會、區發展改革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經濟信息委、區招商投資局等相關部門對項目是否引進作研判和論證。2019年來,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否決近60個。
與此同時,商請高新區管委員、區招商投資局加強工業項目入駐管控,對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污等廢氣污染物排放項目應充分論證選址,建議盡可能遠離中心城區布局,減輕對城區空氣質量影響。同時,“鐵腕”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
銅梁高新區
“綠色”的產業
落后產能淘汰,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激發綠色產業活力,推動重點行業領域降碳減污,啟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今年7月,重慶銅梁首座“光儲一體化”低碳辦公樓投用,實現節省電量35%左右。與此同時,在銅梁區少云鎮少云村的紅色“零碳”美麗鄉村項目,以及在慶蘭實業、奧博鋁業等企業建設的“光儲”項目,也將為銅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低碳環保服務。
“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靠前服務、推動盡快入駐落地的低碳產業。”張光明告訴記者,銅梁區生態環境局始終堅持服務于全區經濟建設這個大局,對招商引資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為此,區生態環境局同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對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掛圖作戰,專人負責,提前與項目業主、咨詢機構對接、服務和協調,保障方案科學合理,為審批提速。對重大項目環評審批進行分類指導和動態管理。強化環評審批與技術評估的協調聯動,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
讓人更加驚喜的是,銅梁高新區還著力挖掘循環經濟發展潛能,加快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目前園區基本形成了以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等先進制造業為支柱,以現代服務業為配套的綠色產業新體系,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日漸顯現。
下一篇:陜西:做強蘋果產業 接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