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太行山中的“黃金產業”:有機旱作谷子鄉村振興挑大梁

發布時間:2022-11-18 09:47:18  來源:中新網

QQ截圖20221118095125.jpg

圖為崔家坪小米


  立冬已過,太行山中的最低氣溫已降至零度以下,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崔家坪村的村民們仍在豐收的喜悅當中。正值小米銷售旺季,大家有的在翻曬谷子,有的在把谷子加工成小米。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東陲,太行之巔。崔家坪村位于丘陵地帶,三面環山,是一個以傳統種植、養殖為主的純農業村莊。


  “這里屬于高寒土石山區,種地難、灌溉難、增收難制約著發展,曾經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崔家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元林介紹,通過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種植谷子,當地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


  2016年,在山西省農科院高粱研究所的影響下,崔家坪村試種了100余畝谷子。“村民們以前主要種玉米和土豆,一開始不愿意試種谷子,村干部就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并且帶頭種植。”朱元林說,第一年有30多戶村民參與試種谷子。


  “我們全家有17畝地,2016年試種了4畝谷子,精心管理,施農家肥。”今年68歲的村民張彥文回憶,那一年,谷子畝產超1000斤,磨成小米售賣,每畝產生的收入超過3000元,遠超種植其他農作物的收入。從此,張彥文對種植谷子有了信心,和他一樣有了信心的還有其他村民。


QQ截圖20221118095212.jpg

每年秋分時節是谷子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有人在地里干活。 


  如今,崔家坪村家家戶戶都種起了谷子,種植面積超300畝。此外,村委會組織種植戶成立了康順雜糧銷售專業合作社,還購入了拖拉機、旋耕機等農機具,山西省農科院技術員還會定期前來進行技術指導。


  “以前種地收入不高,積極性也不高。”58歲的村民朱美茂告訴記者,如今他不但把自己的地種滿了谷子,還與在外打工的親戚們商量,把他們的地也種上了谷子,同時通過抖音宣傳崔家坪小米,“19畝谷子,年純收入4萬多元”。


  每年秋分時節是谷子成熟的時候,朱元林告訴記者,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有人在地里干活,有人收谷子、有人打谷子,男女老少齊上陣,熱鬧非凡。


  “現在我們村人均年收入過萬元,其中七八千元是農業種植收入。”朱元林介紹,由于使用農家肥,而且品質高、口感好,崔家坪小米已在當地小有名氣,村民們會去縣城售賣,還通過網絡把小米賣到了天津等地。最多的時候村里一天能賣3000多斤小米。


  一個月前,村里合作社購買的石磨、石碾、色選機等設備安裝調試完成。朱元林說,合作社將從種植戶手中收購谷子,進行加工、包裝,打響崔家坪小米品牌,實現規模化種植,挑起鄉村振興大梁。


責任編輯:蔡晨霞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