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重慶:做優生態本底 激發綠色動能

發布時間:2022-06-04 01:35:24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5月的重慶是紫藍色的,兩江新區金海灣公園、南濱路、大學城熙街等地的藍花楹競相開放,團團簇簇、層層疊疊。


打造“四季有景可賞”的高顏值城市,是重慶推進科學綠化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重慶堅持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做大做優“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做通做實“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持續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


創新機制 挖潛增綠


在“中國榨菜之鄉”重慶涪陵,每年青菜頭采收后,土地空蕩蕩,沒有綠植覆蓋。“為實現糧食生產與增綠增收相統一,我們在不破壞耕作層、不違規占用耕地的基礎上,采取糧食與非糧食作物間作、輪作、套種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重慶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重慶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空間布局,統籌安排造林任務,扎實推進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和落地上圖工作,同時創新綠化用地方式,把國土綠化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耕地保護制度等有機銜接。


在農林生產空間,處理好生態建設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經果林、木本油料等綠色富民產業。在生態空間,努力滅荒山、補天窗、綠跡地,增加森林面積,并科學利用林地資源,加大退化林修復和低效林改造,高質量發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在生活空間,以綠化、美化和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大力開展“四旁”植樹、庭院綠化。“十四五”期間,重慶計劃每年實施營造林500萬畝,2021年以來已實施771萬畝。


54.5%,這是重慶森林覆蓋率的最新數據,較上年增長2個百分點。今年,重慶提出要再提高0.5個百分點,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5%。作為山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重慶創新實施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對于完成森林覆蓋率目標確有困難的區縣,可向森林覆蓋率高出目標值的區縣購買森林面積指標,計入本區縣森林覆蓋率。目前,全市共簽約8單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總交易森林面積指標36.23萬畝、總成交額9.06億元。


重慶通過建立政府縱向轉移支付與地區間橫向生態補償相結合的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促使區縣政府履行提高森林覆蓋率職責,由被動完成植樹造林任務轉變為主動加強國土綠化工作,實現共同擔責、共建共享。


此外,重慶創新森林生態修復機制,變“政府主打”為政府搭臺、企業實施、村社動員、農民參與“四方聯動”,通過林地流轉、勞務用工、采伐分成、產業帶動等惠農舉措,提高企業、林農參與國土綠化積極性。目前,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已簽約落地315萬畝,收儲集體林153.8萬畝,帶動10.1萬戶林農增收。


因地制宜 分類施策


消落帶的生態治理,被稱作世界級難題。重慶萬州區的長江消落帶面積約25平方公里,萬州區林業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任憑和同事經過多年實驗發現,中山杉有較強的耐水性和適水性,是消落帶生態治理的良好選擇。


“10余年來,長江萬州段已成功栽植中山杉3200畝,不僅修復了消落帶脆弱的生態,還在保持水土方面成效顯著。”任憑說。


2021年,重慶提出“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預計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315萬畝,主要解決長江等大江大河重慶段兩岸水土流失難治理、城鄉生態修復困難多、生態屏障功能仍脆弱等突出問題。“不同于普通的營造林,‘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在提升生態屏障功能的同時,還兼顧了生態風景與特色經果林發展。”重慶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圍繞“三類”“四帶”布局,重慶按照適地適樹原則,在長江干流及三峽庫區回水區,嘉陵江、烏江和涪江重慶段兩岸第一層山脊線,選擇有較高季相變化的樹種開展營造林,豐富森林層次結構,凸顯四季自然變化,促進長江沿線生態旅游業發展。


具體而言,在大小三峽、烏江、嘉陵江等峽谷地區,以栽種女貞、欒樹、柏樹等鄉土樹種為主,全面保護峽谷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并對生態敏感區、脆弱區、退化區進行重點修復。在丘陵低山地區,重點布局柑橘、筍竹、荔枝、龍眼等特色經果林,結合鄉村振興,建設森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森林康養等產業。


此外,重慶還在中心城區和沿江重點城鎮,開展江河岸線近綠親水生態修復,將綠化與美化結合起來,栽種了桂花、玉蘭、紫薇、紅梅等花卉苗木。


“三端”齊抓 科學管護


“今天下暴雨,系統給我安排的任務是巡護除險。”5月中旬,在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縉云保護站,護林員郎明浩打開手機“智慧林長”App,點擊“上班”,選擇“今日任務”,按照系統分工開始一天的巡護。


2020年6月,重慶搭建起“智慧林長”App,目前全市注冊使用該平臺的護林人員有2萬多人。“有了這個App,我們能與林長實時溝通監管信息,巡山護林效率更高了。”郎明浩說,在巡護中一旦發現森林火情、森林病蟲害、盜砍濫伐等事件,只要點擊App中的“報事”,就可通過照相、攝像、語音上報等方式,將情況傳到平臺,交由監管人員盡快處置。


一分造林九分管。重慶發揮制度優勢,加大科學管護力度,實現造林造得下、管得住、綠得起。


在前端,建立營造林作業設計審查制度,理順營造林作業設計的用地、用苗和技術措施等合理性審查工作程序,加強審核把關并監督實施,把科學綠化的要求落到實處。


在中端,加大林業科技指導力度,持續開展“千名專家進千村”科技下鄉活動。2021年以來,組織林業科技專家1037名、市級林業科技幫扶專家組7個、市級林業科技特派員80余名進村入戶,提供咨詢培訓,推廣普及先進實用技術。編制重慶市油茶病蟲害名錄,集成油茶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制定《油茶容器大苗培育技術及苗木質量分級》地方標準。


在末端,建立國土綠化成效評價制度。在傳統國土綠化完成率檢查驗收基礎上,充分利用智慧林業建設平臺,采取“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為主,現地調查、補充調查等方式,定期開展國土綠化成效評價,及時糾正不科學的做法。同時,以林長制改革為“牛鼻子”,壓實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和屬地責任。全市共落實四級林長近2萬人、網格護林員4.8萬人,構建起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管理格局。


重慶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面落實造林綠化落地上圖精細化管理、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規范設計施工管理、加強林草資源保護等重點任務,以“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國家儲備林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持續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實現“雙碳”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6.jpeg

作者:劉倩瑋 楊德敏 付蓉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