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山東沂源:拓寬保障路徑 賦能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2-01-25 08:52:19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沂源縣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具有良好的生態稟賦,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兩山理論”,不斷拓寬自然資源保障路徑,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聚力守護綠水青山,保護自然資源,全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愈加鮮明,自然生態質量、生態經濟效益持續提升,為加快建設美麗沂源、打造生態高地注入了強勁動力。


規劃留綠,確保綠色發展永續


科學劃定并嚴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重要舉措。沂源縣按照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底線原則,充分利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有利時機,優先將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功能的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以及生態極敏感脆弱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有效減少了生態保護紅線內存在的各類矛盾沖突,形成了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布局。目前,沂源縣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達到262.0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的16.02%。同時,結合生態紅線評估、國土空間規劃和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對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魯山國家地質公園、魯山省級森林公園、沂河源省級風景名勝區、沂源猿人風景名勝區、織女洞省級森林公園、沂河源省級濕地公園、織女省級湖濕地公園8處自然保護地進行整合優化。


機制護綠,提高生態治理水平


沂源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2.1%。保護好、發展好林業資源是沂源持續、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一方面,全面建立完善林長制體系。對全縣森林資源實行網格化管理,推進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以每500--1000畝森林為一個網格,把森林管護責任嚴格落實到人,確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織嚴織密了森林生態資源保護網。目前,全縣共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634個,落實縣級林長14人,鎮級林長、副林長112人,村級林長、副林長1268人,納入林長制體系的護林員575人、技術員28人、警員53人。同時,建立健全縣級會議制度、信息通報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工作考核辦法等各項配套制度,制作并豎立完成林長制公示牌80塊,構建起了“職責清、范圍明、責任實”的三級林長責任體系。另一方面,持續提升森林防火能力。頒布了《沂源縣人民政府禁火令》,簽訂《禁止野外用火承諾書》3萬余份,舉辦森林防火專項講座24場次,制作宣傳標語2100余幅,推送提示短信10萬余條,出動宣傳車輛1000余臺次,營造了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群眾森林防火意識明顯增強。抓好火源管控,成立了4個督導巡查組,定期不定期開展森林防火巡查,并增裝智慧“天眼”、增配150M數字通訊系統、更新指揮調度系統,不斷強化火情監測,智慧森防能力明顯提升。調整充實縣級防火隊伍4支、117人,鎮、街道森林消防救援隊伍180人,村級護林員580人。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新組建沂源縣“戰火”森林消防公益救援隊,社會救援力量達到5支、102人。多方籌資,實施國有林場防火設施優化提升工程,建成森林防火應急指揮調度系統,組建了150M森林防火數字通訊專網,配置防火運兵車7輛、滅火機100臺及其他防滅火物資,基本滿足了森林防滅火常態化工作需要。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縣共發生森林火災警情21起,比上一防火期減少21起,同比下降50%,護林防火形勢逐年好轉。


植樹造綠,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沂源,作為沂河、汶河和彌河發源地,生態區位十分重要。近年來,沂源縣牢固樹立全域綠化理念,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質量優先的原則,大力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按照“流域設計、綜合經營、自然優化、集中作業”的思路進行整體設計,突出森林經營的全面性和整體性,采取“宜造則造、宜撫則撫、宜改則改、宜封則封、宜留則留”的靈活作業方式,使不同林分類型、不同立地條件的森林都得到科學經營、合理培育,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效益協同實現。同時,對裸露山體進行植樹綠化,對存活率不高的未成林地和疏林地進行補植提升,通過合理編制項目規劃設計,栽植側柏、黃櫨、流蘇、油松等適宜樹種,打造混交林和多彩林,提高森林質量和景觀效果。十三五期間,全縣共實施9個造林項目植樹造林10.2萬畝,造林綠化和森林質量成果已逐步顯現。


修復變綠,堅決守住綠色家園


創新探索“政府主導、多元化融資、市場化運作”模式,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在全面系統查明正常生產礦山及已關閉露天礦山的分布、山體破損范圍、主要地質環境問題及危害程度的基礎上,按照“集中創建、連片治理、一礦一策”的原則,逐個礦山、礦點分析論證治理修復方向,編制了《沂源縣綠色礦山創建工作方案》和《沂源縣已關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規劃(2018-2025)》,明確了全縣綠色礦山建設及已關閉礦山生態修復的目標、任務、推進措施,確保綠色礦業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共完成已關閉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69處,總投資約1.5億元,治理總面積3721畝,綠化面積約2895畝,恢復可利用土地面積約930余畝,種植各類林木21萬余棵,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標準領跑、政策激勵、環保優先、防治結合、科技創新、示范引領”的原則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截至目前,全縣4家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其中2家被授予國家綠色礦山稱號,2家被授予省級綠色礦山稱號。


123.jpg

作者: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林業局)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