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廣東省從2019年8月起就率先啟動林長制工作,并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了任務。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林長制試點單位,廣州市增城區首創產業林長機制,動員經營林地面積大于500畝或年產值高于500萬元的承包戶或企業(法人代表)擔任產業林長。
“我們的項目規劃總面積是1.2萬畝,包含了現在目所能及的這些山?!痹趶V州市增城區七彩澳游世界的產業林長韓東看來,其最大的職責就是將生態與產業有機融合,取得產業與生態的平衡。
荒山變“金山”
驅車從增城區朱村街牌坊駛入,穿過熙熙攘攘的朱村街道,沿著一條綠蔭大道行駛十分鐘,白墻黛瓦的小洋樓浮現在兩旁,不遠處就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爱敃r來的時候沒有這么漂亮,都是荒山野嶺,連路都沒有,很荒涼的一個地方。”回憶起2019年第一次踏上這片林地的情形,韓東表示,“短短兩年,這里發生了太多變化?!?/p>
嚴守生態紅線也是產業林長的重要職責。韓東在未成為產業林長之前,他和團隊就已將生態保護融入項目建設之中,最大程度對生態進行修復?!斑@里原有的荔枝是無人打理的狀態,野蠻生長。我們盤過來之后,經過悉心打理,現在每年6月份都會舉辦一個月的荔枝文化節?!表n東介紹,文化節期間游客可以免費去荔枝園里摘荔枝、品嘗荔枝。除了保護園區原有的樹種,項目團隊還不斷引進樹種,從建設開始到正式開園共引入5000多棵,其中不乏一些名貴樹種,如火焰木、鳳凰木、藍花楹等。為了集約利用林地,園區的建筑物都是由民房改建而來。
發展林下經濟
上世紀九十年代,增城大規模種植桉樹,對消滅荒山、增加林區經濟收益、促進林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桉樹兩三年便可成材,在經濟效益驅使下,很快成為當地主要林業樹種。
為了改變單一樹種覆蓋的問題,2013年植樹節期間,增城區啟動桉樹改造工程,計劃用3至5年時間對全區范圍內的桉樹進行更新改造。2019年,增城區林業和園林局首創了產業林長機制,將林地流轉給產業林長,由產業林長管理這片林地,陸續改植其他樹種,改變了桉樹“一統山林”的局面。
七彩澳游世界從林業部門流轉過來2000多畝的林業用地,主要發展林下經濟,開展南藥和茶油的種植,現在已經開發了500畝左右的林業用地。按照下一步規劃,這片林地將被打造成一個集中醫藥養生和中醫藥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康養基地。
產業“致富路”
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七彩澳游世界園區在過去一年的接待量仍然突破20萬次人次大關,園區也為附近的村落鋪就了一條“致富路”,有力帶動了鄉村振興。
“我們對當地經濟的帶動,最直觀的就是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通過盤活土地增加村民的收入,現在200多號員工全都是附近村民。”韓東說。除了就業機會,園區也為周邊的林業產品和農業產品提供了銷售渠道。在園區游客中心里,增城有名的荔枝、菜心、絲苗米都有銷售。今后,園區將重點發展林下經濟和康養基地,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最終圍繞林業資源,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局面。這也是設立產業林長希望達到的效果,即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數據顯示,得益于產業林長制的實施,2021年上半年,增城全區林業第一產業總產值0.52億元,同比增長60%,示范帶動第二、三產業總產值為4.98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7.4%,增速高于全市“十三五”平均水平。
廣東已設林長2萬余人
產業林長,只是廣東創新開展林長制工作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廣東省已設立各級林長23462名,其中省級林長10名、市級林長69名。聘用護林員31267名,落實各級監管員9970名。
在梅州市平遠縣,建立了智慧林長制信息管理平臺,開發使用護林員巡護APP護林通;在茂名市化州市,“以圖監管林地”,構建全市森林、濕地資源“一張圖”動態監測體系;在韶關市翁源縣,建設“智慧林長”管理平臺,實現“一長兩員”巡山護林智能化……
2021年,“雙碳”升級為國家戰略,“碳中和”元年正式開啟。森林資源作為“地球之肺”,如何平衡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成為一道時代命題。
2021年8月,廣東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5年,廣東將全面建成運行機制順暢的五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基本建立高質量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體系、現代林業產業體系、生態文化體系,每年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09%以內,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8.9%、森林蓄積量達6.2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