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皖西大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萬畝油茶基地呈現一派豐收喜人的景象,一個個紅色滾圓的油茶果掛滿了枝頭?!白詮膶嵤┝肆珠L制改革,對加快發展林業產業化的信心更足了!”基地負責人李碧瓊指著一個個即將成熟的油茶果,顯得格外興奮與激動。
近年來,六安市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著力做好“綠”文章,高質量推進林長制改革,較好地處理了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走出了一條具有老區特色的林長制改革之路。
“護綠”謀發展
建立全覆蓋的林長組織體系,實現林業生態建設黨政領導負責制,是林長制改革責任體系建設的首要任務。近年來,六安市在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組織體系的同時,突破行政區劃限制,立足“一心一廊、一谷一帶、一嶺一庫”六大跨區域的綠色發展平臺,大膽探索創新,在安徽省率先設立市級林長制特色功能區,并設立功能區林長;針對六安市重點生態區域較多、管護責任重大的現狀,創新設立市級林長制督察長。為保障各級林長們高效履職,一方面科學定位、合理劃分林長職責范圍,另一方面創新建立林長提示提醒制度、督察長督察制度、林長巡林制度、正負面清單、“總林長令”等系列督促制度,形成了總林長負總責、督察長抓督促、區域性林長抓調度、功能區林長抓特色、縣區級林長抓推進、鄉鎮級林長抓落地、村級林長抓巡護的工作格局,構筑了林業生態保護的牢固防線。
針對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難題,六安市于2018年創新設立自然保護區督察長,成為安徽省第一個建立自然保護區市級領導包保制度的地市。今年3月,六安市林業局與國家林草局華東院合作開展自然保護地衛片監測判讀合作,建立了安徽省首個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合作機制。6月,在安徽省率先出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相關意見的具體措施,壓實了地方政府、行業部門和管理主體三方責任。同時,制定了《六安市自然保護地內建設項目負面清單》,強化了自然保護地建設項目管理。
通過林長制改革,四級林長和生態護林員成為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重要力量,同時引導社會力量加入管護隊伍,健全多元化巡護巡查機制。金寨縣制定《安徽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外巡護管理制度》,明確38條重點巡護路線,及時發現、制止偷獵、采挖、盜伐、開荒等非法活動。安徽六安淠河國家濕地公園構建了由部門、鄉鎮等36個單位和11家物業管理公司組成的濕地聯防聯控網絡,協調配合解決各類違法行為,嚴查違規釣魚行為3300人次。裕安區圍繞濕地公園保護創新實施“藍盾”行動,成立自然執法監察大隊,配置專職執法人員18人,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區、鄉、村三級聯動24小時值班看護,嚴厲打擊采砂行為。
針對森林災害風險防范,充分發揮林長作用,建立覆蓋六安市的松材線蟲病防治“三個責任人”制度(行政責任人保證山上無病死樹、監管責任人保證行政執法到位、技術責任人保證病死樹處理規范)、疫木檢疫執法常態化機制和涉木企業風險評估制度,將各級林長、林業部門監管人員、技術員納入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責任體系,防治效果十分明顯,相關做法得到了國家和省林業部門充分認可。在安徽省率先探索推行的森林防火“四化”管理模式(責任網格化、巡查精細化、任務標準化、監管信息化),將森林防火責任落實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國家林草局和省林業局對這一創新做法高度肯定。近三年來,安徽六安市森林火災發生數和受害率大幅下降。
“活綠”促增收
各級林長牢固樹立和踐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理念,加快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地依托優質森林資源,大力實施綠色產業富民工程,加快發展觀光林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念好“山”字經、做足“林”文章,加速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林業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加速顯現。
裕安區推出油茶產業扶持“政策包”,積極規范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大力引導并鼓勵油茶企業、大戶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油茶產業融合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扶持龍頭企業新建生產精品茶油為主,綜合利用、深度加工、多產品開發的綜合企業,促進油茶產業全鏈條發展。對新建集中連片油茶高產示范基地每畝補助1000元,對油茶低效林改造每畝補助500元,對油茶幼林撫育每畝補助300元,連續補助4年,對新建油茶加工企業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一次性補助30萬元,扶持油茶產業經營及相關配套建設。聚焦林長制改革示范先行區建設要求,采用“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發展油茶產業,把油茶產業富民作為示范區先行區建設核心任務,把龍頭企業的認定、林業產業項目的申報與帶動農民增收相掛鉤,提供統一的林權流轉服務,推進集體林權集中整體流轉,支持并扶助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當地油茶產業開發與經營,優化經營主體與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鏈接機制,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上一篇:安徽宿州推動林業產業集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