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融媒 > 地方傳真 >

貴州上半年林下經濟帶動320萬農村人口增收

發布時間:2021-08-24 10:37:18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今年以來,貴州省林業系統圍繞“四新”抓“四化”的戰略部署,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林下經濟發展持續取得突破。今年上半年,全省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2459.5萬畝,產值295.7億元,帶動320萬農村人口增收,建成千畝以上林下種養基地321個。各地根據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確定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科學選擇種養品種業態,林上、林中、林下、林內、林外“五林經濟”初具規模,逐步探索形成了林下經濟發展的六大舉措。


強要素重保障。2021年安排省級財政資金8467萬元扶持省級林下經濟示范項目24個,以點帶面帶動全省林下經濟發展。編印林下生態種養模式與技術讀本。建立7家省級林下種養項目推廣培訓基地,面向全省免費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等問題。例如黔東南州,州、縣兩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安排專項財政資金,每季度召開觀摩推進會,舉全州之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全州共建立百畝基地2223個、千畝基地199個、萬畝基地22個,成為全國最大的以市(州)為單位的林下經濟發展區。


促就業穩增收。各地一方面抓種植、養殖、采收等季節性用工,一方面抓加工、銷售等環節固定用工,完善“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組織經營形式,帶動農戶通過入股分紅、效益分紅、林地流轉、勞務就業等方式增收致富。2021年上半年全省林下經濟帶動320.4萬農村人口增收。例如黎平縣,整合資金折股量化到合作社,組織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勞務服務隊參與務工,帶動1.1萬人穩定就業,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帶動5.3萬人實現靈活就業,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創品牌促銷售。借助森博會、花博會、綠博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等各類展銷會等平臺推進林產品線上線下銷售,2021年上半年林產品銷售額18.27億元。建成貴州林特產品體驗中心、旗艦店和信息發布平臺,打造集展示、宣傳、體驗、銷售等為一體的綜合平臺。截至目前,平臺入駐商家201家近600種林特產品,實現線上線下銷售額1526萬元。例如天柱縣,以油茶生態雞為主導產業,統籌推進林藥、林蜂產業協同發展,被國家林草局和中國林學會授予“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中國林下經濟脫貧攻堅試驗區”,“鳳玖玖”油茶生態雞獲第十一屆國際森博會金獎。


抓招商增引資。編制招商政策手冊和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手冊,健全招商工作機構,抓實項目謀劃儲備,精準招商對接,2021年上半年全省林業系統招商到位資金53.7億元。舉辦全省林業產業招商引資培訓班,培訓全省林業系統干部200余人次。舉辦第十屆中國(上海)花卉博覽會招商系列活動,現場成功簽約4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3個林業產業項目,總投資達24.3億元。


國有林場領頭發展。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相對集中連片,權屬清晰,是我省發展林下經濟的最佳陣地。近年來,我省國有林場持續深化改革,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發展,不僅有效彌補了基地布局分散、管理粗放等短板,也解決了國有林場功能定位不清、經營機制不活等問題。例如納雍縣化作林場,利用4萬畝國有林地,打造林下經濟產業園,啟動了1500畝林下食用菌、1500畝林下中藥材、1500畝林下養雞3個示范點建設,為林區農戶提供就近務工8000余人次,發放勞務費80余萬元。


國儲林配套發展林下經濟。各地積極探索“國儲林+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在國儲林項目的林下發展種植養殖等短期項目,解決國家儲備林短期收益問題,實現了國儲林項目和林下經濟的互動雙贏。例如省國有龍里林場的國儲林項目,利用擇伐后的林下空間種植紅托竹蓀3200畝,3個月左右即可出菇收獲,每畝可采竹蛋2000公斤或竹花550公斤。同時,利用擇伐后的松樹蔸樁種植茯苓,每畝可采收150斤,實現了伐樁變廢為寶、產業以短養長。


近年來,貴州省各地狠抓林下產業擴面、提質、增效,全省林下經濟利用面積從2018年的1814萬畝增長到2020年的2203萬畝,增長21.4%。林下經濟產值從2018年的16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00億元,增長了1.5倍,平均畝產值增長了1倍。


123.jpg

作者:貴州省林業局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