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由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印發的《寧夏年度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調查監測與國土變更調查協同機制實施方案(試行)》中明確,我區將通過部門聯動、數據共享和技術統籌等方式,實現自然資源調查工作的統一標準、協同推進和成果共認共用,在深入推進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全區自然資源管理效能。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林業和草原局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時點、統一平臺”等要求,共同編制工作方案,同步開展調查舉證,一體推進數據更新,從源頭減少不一致因素,同時通過統一部署等“六個統一”工作要求的落實,解決地理底圖不一致、地類圖斑有沖突、管制規則相矛盾、規劃用途有交叉等突出問題,實現各類資源調查的數據聯動更新、圖數協調一致、規則相互銜接,最終形成各級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主管部門共建、共認、共享、共用的林草濕荒調查監測成果。
“兩個廳局每年會聯合部署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和年度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調查監測協同工作,共同推動數據聯動更新?!弊灾螀^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處處長郭建林介紹,年度林草濕荒調查監測和國土變更調查均以當年12月31日為統一時點聯合開展。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程,我區自然資源和林草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調查監測與國土變更調查銜接技術細則》等技術規則,統一數據庫結構、定義和接口,確保數據庫融合,并加強與規劃、管理等工作銜接,按照統一標準客觀認定地類。我區還將統一使用“國土調查云”平臺開展地類和林草濕荒資源屬性調查,共享調查監測數據成果,國土變更和林草濕荒調查監測成果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林業草原主管部門共同審核確認后統一發布。
此次還明確了制作調查工作底圖、地類變化圖斑信息獲取、資源調查與地類認定等工作流程。我區要求以最新全區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與年度國土變更調查銜接成果為基礎工作底圖,采用集中監測和日常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變化圖斑信息獲取,由縣級自然資源部門統籌全地類圖斑調查,與林草部門共同開展變化圖斑核查認定,匯總當年度地類認定結果和資源屬性調查結果,將結果逐級報市、自治區自然資源和林草主管部門。另外,縣級自然資源和林草主管部門還會定期通過“國土調查云”,確定需要日常更新數據庫的地類圖斑,通過變化增量包的方式形成階段性林草濕荒調查監測成果,支撐自然資源和林草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