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豐富多元的林產品如何成為富民優勢產業?

發布時間:2024-10-27 17:56:51  來源:央廣網

“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于一身的大寶庫。我國具有食物生產功能的樹種有幾百種,森林就是一個巨大的‘糧庫’。發展森林食物,不與糧爭田、不與農爭地,兼具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改革發展司司長王俊中10月18日在該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油茶、油橄欖、仁用杏、核桃、板栗、棗類、竹筍、林藥、林菌、林菜、林下漿果、林禽、林畜、林蜂……森林食物涵蓋“米袋子”“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極大豐富了百姓食譜。同時,豐富多元的林下產業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在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吉林:把長白山林下參打造成強林富民優勢產業

林下參是人工播種后自然生長在深山密林中的人參,吉林省森林資源豐富,長白山林區作為我國三大“中藥材基因庫”之一,孕育了千年人參、百草之王,該省林下參種植有450多年歷史。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東友向記者介紹,目前,吉林省林下參種植總面積已達到116.5萬畝,年產量781.8噸,產值接近100億元。吉林省圍繞打造千億級人參產業,已經開發出5大系列、1000多種產品,培育出了全國知名的“長白山人參”區域品牌。

“我們通過大力開展森林科學經營,在提升森林質量的同時,為林下參種植創造充足空間和良好條件,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例如,對于適宜林下參生長的15年至20年生人工落葉松商品林,通過采取科學的經營撫育措施,使其郁閉度保持在0.6至0.8的合理區間,既有利于林木快速成材,也形成了滿足林下參種植的產業發展空間。”李東友說。

李東友介紹,吉林省正圍繞林下參林地管理、優良種子培育、人參產品研發、質量品牌打造、人參文化宣傳等環節,把長白山林下參產業打造成強林富民的優勢產業,真正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211441185jh9.jpg

云南核桃(圖片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云南:“小核桃”做成“大產業”

云南是世界深紋核桃的分布中心,90%以上的核桃生長在高海拔地區,造就了優質的云南核桃。

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丁鯤介紹,云南省85%的區域都有核桃種植。截至2023年,核桃面積4300萬畝,干果產量198萬噸、綜合產值588億元,惠及2000多萬農村人口,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一。核桃油產能突破10萬噸,千噸以上的核桃油生產線20余條,“水代生態制取核桃油技術”等科技成果轉化有力。

為推動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云南各地通過品種改良、疏密降冠、水肥一體等措施,爭取平均畝產達120公斤以上、優果率達90%以上。建成400余條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生產線。加快組織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

同時,云南大力培植漾濞、大姚核桃品牌,引導企業申報有機、歐盟等認證認定。培育龍頭企業67戶,建成6個核桃交易中心。將核桃與文旅融合,培育漾濞光明村等一批融合發展典型。

新疆:培育100多個紅棗品牌 200余家紅棗企業

新疆紅棗因其獨特的品質和口感,一直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新疆林果總面積達2100萬畝,總產量1400萬噸,其中紅棗是林果產業鏈建設的12個主栽樹種之一,種植面積431.8萬畝(兵團122.5萬畝,地方309.3萬畝)、產量321.5萬噸(兵團194.3萬噸,地方127.2萬噸)。

“近年來,我們圍繞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營銷、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積極打造紅棗全產業鏈,努力穩定紅棗市場價格,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總經濟師蔡立新告訴記者。

新疆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通過狠抓疏密改造、品種統一、增施有機肥、機械應用等技術措施,著力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今年以來,創建了16個紅棗示范園及若羌縣紅棗示范區,累計完成疏密改造156萬畝,畝均產量可達600公斤至800公斤,畝均收入3000元以上,帶動約180萬棗農增收。

蔡立新表示,通過充分發揮援疆機制作用,不斷開拓市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建設銷售分倉60個,積極組織疆內優質紅棗企業參加義烏森博會、亞歐博覽會等各類專業性展銷會、博覽會。加大紅棗品牌建設,培育紅棗企業200余家,企業產品品牌100余個。麥蓋提灰棗、且末紅棗、民豐大棗、和田御棗等9個區域的紅棗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作者:王遲責任編輯:林草倚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