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綠美環境,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奮力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樣板、打造生態發展新標桿。”“大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扎實推進綠美陽山生態建設,全力建設強富綠美新陽山,推動陽山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關于深入推進綠美陽山生態建設,陽山提出意見、要求。
陽山縣森林資源豐富,獲評“中國綠色名縣。”唐志光 攝
小切口,大思謀。一子落,滿盤活,綠美陽山生態建設呈現新圖景。
在陽山南嶺瑤山瑤靈芝種植基地,種植戶笑逐顏開:“今年靈芝實現大豐收,鄉親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走進大崀鎮松林村森林鄉村,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秀美村莊如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一個個生動畫面,匯成陽山全面推進綠美生態建設的幸福“民生答卷”。2024年,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各項部署在陽山落細落實、見行見效。由山到水,從鄉村到城鎮,陽山舉全縣之力打造生態名片,走出一條綠意盎然的發展道路,推動高質量發展“含綠量”更高、“含金量”更足,民生福祉更加“看得見摸得著”。
“綠美底色”持續厚植,完成林分優化及森林撫育9.3萬畝
以綠興城,城因綠美。
陽山縣全縣森林面積367.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5%。林地面積402.55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全省居首,是“中國綠色名縣。”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何進一步厚植生態“底色”筑牢綠色屏障?
2024年,以綠美廣東為引領,陽山全域推進增綠擴綠。“2024年,陽山縣完成林分優化3.5萬畝、森林撫育5.8萬畝,到2027年完成林分優化8萬畝、森林撫育15萬畝,至2035年完成林分優化15萬畝、森林撫育20萬畝,混交林比例到達60%以上......”翻閱陽山綠美建設工作任務總表,家底清、情況明,按照“三年一小變、五年一中變、2035年一大變”的時間節點,精準施策,舉全縣之力實現綠美生態建設“落地上圖、按年推進、見行見效”,推動森林資源增量、生態增效、景觀增色。
時下,寒冬料峭,在陽山賢令山林分優化點,一棵棵經精心撫育的樹苗依然生機盎然。該林分優化點通過清除病死木、低質低效的純松林,“換裝”了鐵冬青、火力楠等鄉土樹種,解決了樹種單一、林分質量不高等問題。
植綠增綠、提質增效是提升森林質量的關鍵,是綠美陽山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到林分優化,“小”到油茶樹種植,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過程中,陽山以“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為目標,通過抽針補闊、砍劣留優等森林撫育措施,選用優良珍貴鄉土樹種和楓香等彩葉樹種,注重樹種搭配,注重比例種植,實現森林質量的精準提升和林分生產力的大幅提高,使森林結構更穩定。2024年全縣完成林分優化及森林撫育9.3萬畝。
綠美城鄉環境顯著優化,累計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1632個
“培土后要澆透水,把樹苗種活種好”“樹坑還得再挖深一點”.......在陽山江英鎮南蛇頭村路旁,村民群眾正積極參與植樹綠化美化行動。該鎮全鎮15個村委會主動認捐750顆“同心樹”,齊心共建美麗家鄉。放線挖坑、扶苗培土、踩土定植……在陽山秤架瑤族鄉鄉賢路,鎮干部職工亦紛紛投身綠美建設,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近年來,陽山縣積極踐行“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搶抓時機開展植樹造林,科學選擇綠化樹種,在全縣掀起造林綠化的熱潮。2024年以來,全縣組織開展以“我為家鄉種棵樹 繪就綠美陽山新畫卷”為主題的義務植樹活動400多場,建成“青年林”“巾幗林”等各類主題林200多片,鄉村植綠22.09萬株,完成計劃植綠的164.4%。
縣鎮村綠化是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和“百千萬工程”的重要結合點。推窗見綠,出門見景,陽山著力打造“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提質”的全域綠美陽山,高質建設森林鄉村、景觀路等園林綠化精品,建設高水平城鄉一體化綠美環境。
綠美的人居環境是農村的“面子”,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梯子”,更是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的“棋子”。陽山大力提升城鄉綠美品質,著著力建設綠美縣城、綠美圩鎮、綠美鄉村、綠美公路、綠美河湖,2024年全縣建成美麗圩鎮13條,打造河湖水岸綠化種植示范點2處,公路綠化提升524公里,建設公共休閑綠地138處、綠化景觀路131條、綠化庭院112個、景觀生態林35個,建設美麗庭院181戶,建成蒲蘆洲村“鄉賢大道”、秤架村“月桂水岸”等示范點項目7個,全縣79.1%的行政村已達到美麗宜居標準,累計建成生態宜居美麗鄉村1632個。
放眼陽山大地,美麗生態重塑鄉村,處處煥發著生機與活力。青山綠水間,陽山充分挖掘培育鄉村之美,千村千面,氣象萬千。全縣13個鄉鎮串珠成鏈創建成“江山書卷·秦漢古風”陽城—青蓮—杜步線、“湖光山色·詩畫田園”大崀線、“天南峽谷、康養吾鄉”嶺背—秤架線等七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因地制宜,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光,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化為生動實踐。
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鳥類大熊貓”現身陽山
開展“清風行動”保護野生動植物專項行動4場次,林地的生產力和承載力有所提高,市內首次記錄到“鳥中大熊貓”在陽山活動的珍貴影像……近年來,陽山縣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生態保護意識和舉措持續提高。
堅持生態立縣,陽山縣持續強化生態建設,嚴格產業準入,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縣環境質量優良,生態發展底色越擦越亮,夯實了縣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目前,全縣共有7個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穩定在32400公頃以上,為172種陸生脊椎動物和915種高等植物提供了本土化的棲息地。
生物多樣性保護離不開法治建設的保駕護航。陽山不斷豐富生態環境保護模式,深化執法監管,全面建立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野生動植物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工作方案、野生動物致害補償機制等地方法規相繼出臺,不斷筑牢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責任。
近兩年,有著“鳥類大熊貓”別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東方白鸛相繼亮相陽山,它們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因此也被稱為濕地生態環境的“指示物種”。“鳥類大熊貓”接連在陽山發現,是綠美陽山生態建設持續向好的例證,展現了“中國綠色名縣”的生態魅力。
公眾對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意識不斷提高,也是宣傳見效的佐證。據陽山林業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兩年來,全縣共接收9只受傷鳥類并對其做好妥善救治工作,群眾參與救助野生小動物的案例比較多。緊扣綠美資源保護、綠美建設政策制度保障、綠美人文精神宣傳培育等主題,陽山積極組織開展公眾監測培訓和科普宣教活動12場次,派發宣傳資料5000余份。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多領域協同推進
“要從‘綠起來’向‘美起來’轉變,從重數量、重規模、重建設向建管并重、生態惠民轉變,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產品的需要。”陽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調研綠美生態建設時多次強調,綠美陽山生態建設要突出建設的實用性,統籌兼顧“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等工作,做到可貼近、可展示、可獲得,讓示范點、古樹公園等成為群眾茶余飯后親近自然、享受綠美成果的新場所,打造更多實實在在、接地氣的生態景觀,持續增進人民群眾生態福祉。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是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牽引,也是關系廣東長遠發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陽山深諳此理,聚焦“百千萬村工程”,陽山扎實推進綠美陽山生態建設,大力培育綠美富民產業體系、綠美幸福民生體系、綠美文明價值體系,推動綠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相得益彰。
青山遠黛,近水如煙。走進省級“森林城鎮”陽山嶺背鎮,沿著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可以漫步山塘古村落,或者在南嶺水鄉“舟”游青山綠水,抑或挑戰“云端”的玻璃橋……優美的生態景致,為當地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青山綠水間,陽山各色生態項目次第開花,構建了“一核四區”新型城鄉生態產業發展格局,縣域產業優勢各有側重,“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各得其法。2024年全縣林業產值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全縣林業產業總產值增長率約為24%。
環境美,生態優,百姓樂。陽山以務實之舉深入推進綠美陽山生態建設,持續答好“綠美答卷”。2024年全縣綠化量質不斷提升,“山上山下”植樹造林4.1萬畝,縣城公園綠地面積共187.11公頃,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為90.1%。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鄉村美麗蝶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壓茬推進,全縣2077個自然村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持續開展美麗鄉村五級梯度創建。
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體系的精神靈魂。以建設廣東賢令山森林公園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為契機,陽山活化利用好陽山“綠色、紅色、古色、特色”等資源,持續推動生態之美煥發文化魅力,重點推進文化景觀點、自然教育板塊、賢令芳蹤文化教育徑、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項目建設,提升綠美品質,強化康養文旅融合,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陶冶性情的同時,傳承寶貴精神財富、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同時,加快生態文明理念創新性傳播和創造性轉化,創作以“尋國家公園之妙 賞陽山生態之美”為主題的攝影、繪畫作品等綠色文創產品,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陽山故事。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