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旅游 > 旅游文化 >

常州武進:休閑公園遍布城鄉

發布時間:2022-06-27 08:36:32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早上起來,到家門口的公園健身、跑步已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啦!”炎熱夏日,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新天地公園內綠樹成蔭,前來晨練的湖塘居民馬先生開心地說。


近年來,在武進中心城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樓群周邊,一座座城市公園、濕地公園相繼建成開放;太湖畔,小村莊林濤陣陣。城市鄉村的自然生態更加宜人,“小氣候”更加清新。漫步見綠、移步有景、出門入園、行路見蔭,居民盡情享受著這座國際花園城市的宜人美景。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每天下午四五點,淹城健身公園武宜路側的“口袋公園”總會傳來一首首悅耳的薩克斯樂曲。


“原先我們都是在樂器培訓機構內練習,現在有了這個小公園,離家近、環境好,還‘附帶’聽眾,我說就改戶外練習了?!?月,武宜路側的“口袋公園”正式投用,除了供市民休閑、健身,也給劉女士這樣的樂器愛好者提供了練習、展示才藝的好去處。


原先,這里樹木密布而雜亂,一道道圍欄阻隔了市民親近自然。在區住建部門的整合下,該地段綠化資源、土地、設施設備等得到了合理規劃,拓展出了一大塊活動空間,綠植與多彩的健身步道相映成趣,還有許多健身器材供市民休閑娛樂。


除了中心城區,近年來,武進區眾多鄉鎮也多了一些觀景、健身的絕佳去處。


伴著清脆的鳥鳴聲,走進雪堰鎮城西回民村體育公園,健身步道、沙堆滑梯、池邊垂釣臺等設施映入眼簾。村民董素琴表示,自公園景觀、綠化提升后,每天來健身的村民更多了。


目前,僅武進中心城區就建成開放大大小小的公園12個,各鄉鎮、街道、開發區也有公園點綴,打造了一批百姓家門口的共享精致綠色空間,為更多市民實現了推窗見綠、 出門入園、行路見蔭的愿景。


濕地修復持續推進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睗竦馗采w地球表面僅6%,卻為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截至2021年底,武進區濕地保有量2.48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1.9萬公頃,人工濕地面積0.58萬公頃,濕地保護率46.4%,自然濕地保護率60.4%。


2015年12月,武進區首個省級濕地公園滆湖濕地公園開始建設;2016年1月,建成市級濕地公園高新區濱湖濕地公園。此外,全區還有4個濕地保護小區,以及滆湖備用水源地保護區、滆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多個濕地保護區域。


近年來,武進十分重視濕地保護與恢復。2020年,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武進分局探索小微濕地建設模式,在南夏墅街道南河社區茅柴浜河道建設2446平方米小微濕地示范點。2021年,武進分局還牽頭開展了滆湖退圩環湖二期工程,在西太湖塔下片區近岸帶進行水生態修復,修復面積1260畝。


走進濕地公園,湖面碧波蕩漾,岸邊葦蒲茂盛。不久前,滆湖濕地公園附近出現了一群“不速之客”——野生黑天鵝。


接下來,武進區將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加快小微濕地示范點建設,持續推進退化濕地修復治理,2022年計劃完成生態濕地修復1000畝。


綠化造林城鄉更綠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在雪堰鎮城灣村,就有這樣一個“護林之家”。造綠、護綠、守綠,蔣阿林、蔣光杰、蔣偉文,40余年間,祖孫三代人的腳步踏遍山澗溝壑,將歲月奉獻給了家鄉的青山密林。


“從1976年起,父親一個人種了1008畝杉木林,光是植樹塘就挖了3萬多個?!碧崞鹣雀甘Y阿林,73歲的蔣光杰心中涌起深深的感懷之情,“我自己年輕時,也常徒步上山巡護,走一圈就是半天時間。”


如今,蔣光杰的腳步雖然不如當年利索,但依靠對講機、衛星監控等高科技手段,他始終保持著每日巡山的習慣。


40年時光荏苒,荒蕪之地變青山。1000畝杉林、2000畝松林郁郁蔥蔥,兒子蔣偉文也回到故土,接過父輩衣缽。護林事業代代相傳,令蔣光杰十分欣慰。


蔣家三代人的努力,是武進造林事業的縮影。僅去年,全區完成造林3377畝,并于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植樹25萬株,全區林木覆蓋率29.98%。與此同時,加快“林長制”實施,不斷健全全區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生態文明的底色愈發鮮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2年,武進區計劃完成造林3000畝、森林撫育1.2萬畝、“四旁”植樹25萬株、創建省級綠美村莊6個,力爭林木覆蓋率達到26.55%。


12.jpeg

作者:華再清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