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林草產業 > 林草地域 >

甘肅張掖高臺:“北部沙帶”何以披綠裝?

發布時間:2025-06-05 09:46:44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c550e78300b2c734501dabef9660641.jpg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緊鄰巴丹吉林沙漠南緣。縣域內荒漠化土地539.58萬畝、沙化土地332.06萬畝,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82.76%和50.93%,是典型的沙區綠洲農業縣,也是“三北”工程六期的核心攻堅區。

多年來,高臺縣通過人工造林、工程壓沙、封禁保護等生態工程持續治沙,有效遏制了沙化蔓延,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逐步增強。如今,茫茫荒漠中一幅綠覆沙帶的生態畫卷正緩緩鋪展。

植綠修復換新顏

“以前沙漠離村莊只有10多米,風沙一刮起來,屋里屋外全是沙子,莊稼也常被沙掩埋。經過十幾年栽植梭梭、紅柳等苗木,沙漠向后退了1公里多。現在這里到處都是茂密的植被,治沙生態林一眼望不到邊。”黑泉鎮胭脂堡村村民秦國紅親眼見證了防沙治沙的全過程,言語間滿是感慨。

站在胭脂堡灘的沙丘制高點放眼遠眺,輸水管道與滴灌帶縱橫交錯,織成一張巨大的生命之網,滋養著成片的梭梭等沙生植被。連綿的沙丘上鋪展著草方格、尼龍網沙障。正因有了它們,往昔風沙橫行的6萬畝荒漠戈壁如今披上“綠裝”,形成了一道鎖住黃沙的生態屏障。

治沙之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在沙窩里種樹非常不易,特別是沙丘上,必須先固沙再栽樹,否則幼苗會被風沙吹走或掩埋。”縣治沙推廣站干部陳輝深有感觸地說道。為了破解造林用水難題,這里修建了2座40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50座500立方米的蓄水池,還埋設了93.5公里的輸水管道,鋪設了21.7公里的管理道路,有效提高了梭梭的成活率,治沙效率也高了很多。

今年,高臺縣積極推進“三北”工程黑河流域林草沙綜合治理、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鞏固防沙治沙成果、沙化土地封禁保護等8個項目,建設總任務達51.47萬畝,生態“家底”不斷厚實。“十四五”以來,全縣累計完成營造林15.1萬畝,固沙壓沙4.32萬畝,退化草原修復39.8萬畝。同時,設立了432名三級林長,選聘了535名管護人員,共同守護著全縣的林地、草原和沙化封禁保護區。

防沙治沙展新姿

西沙窩沙漠總面積23.5萬畝,是高臺縣最大的風沙策源地,直接影響著城鄉生態環境以及周邊的農田安全。近年來,高臺縣不斷加大封禁保護力度,通過修建管護站、建設封禁設施、加強巡護管理,并采取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封育修復等綜合措施,在西沙窩風沙口完成草方格固沙壓沙3.37萬畝、植物固沙2.12萬畝,在周邊地段建成寬度100至300米不等的鎖邊林26.5公里,有效減輕了風沙危害。

“昔日連綿的戈壁黃沙曾深深刺痛了幾代人的心。如今,采用‘鎖邊固沙+綠洲防護’模式,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沙漠鎖邊,西沙窩將得到有效治理,從而阻擋風沙侵襲,構筑起堅實的生態屏障。”談及生態治理的美好愿景,縣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彩軍滿懷信心。

在治沙工作中,高臺縣大膽創新,積極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應用無人機吊運營建阻沙網的稻草,精準投送至壓沙前沿,大幅縮短了運輸時間;每輛手扶式和履帶式沙障機日均鋪設近30畝草方格沙障,刷新了傳統人工每天壓沙2畝的歷史。沙漠“鎖邊”從過去的“人海戰術”轉變為如今科技助力的“人機共舞”,科技治沙已成為該縣防沙治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高臺縣堅持因地制宜,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沙則沙的原則,采取工程固沙、生物固沙、圍欄封禁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實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規模化防沙治沙、黑河流域林草沙綜合治理、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鞏固防沙治沙成果等重點項目12個,累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8.26萬畝。如今,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幅縮減,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質的飛躍,曾經荒蕪的荒漠重現生機勃勃的綠意景象。

綠富同興產業旺

沙漠披上了綠裝,但如何讓這片綠化的“沙土”變成“沙金”,是高臺縣積極探索的方向。該縣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通過政策扶持、規劃布局、龍頭帶動等方式,引導企業和農戶參與治沙,發展沙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位于黑泉鎮十壩灘的金河灣農牧業循環產業園,搶抓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機遇,利用艾草耐旱節水、根系固沙的特性,大力發展沙產業。采用“企業主導+農戶參與”的模式,今年引進種植艾草3000余畝,并運用智能滴灌系統與有機種植技術,畝均用水量控制在300方左右,確保艾草的品質。企業負責人表示:“這種模式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實現了生態保護。”

“北部沙帶”生態治理的“綠效應”正在反哺民生。高臺縣聚焦造林綠化和戈壁農業發展規劃,強化產業帶動,圍繞交通干線、荒漠戈壁等重點區域,充分利用“三北”工程資金吸引社會力量投資。通過鼓勵引導專業合作組織、造林大戶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經濟,建成以葡萄、優質梨等為主的林果產業基地9.73萬畝,年產林果5.3萬噸,產值達2.1億元。建成千畝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3個,良種普及率超過92%。培育形成以河西綜合開發局釀酒葡萄和國道312沿線露地鮮食葡萄、東聯金土地優質梨等為主的林果產業基地,實現了治沙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贏。


責任編輯:胡萌萌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