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報刊網信 > 林草產業 >

(“一帶一路”10周年)從“茶馬古道”到“一帶一路”:承載歷史“記憶” 茯茶飄香海外

發布時間:2023-10-07 18:23: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咸陽茯茶有著悠久的歷史,見證了‘茶馬古道’的興衰,如今更是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飄香海外。”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散茯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百年老字號“裕興重”第六代傳承人羅榮利表示,茯茶所傳承的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其中蘊含的文化和歷史。


  咸陽作為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第一驛站、茶馬古道的樞紐城市,也是茯茶加工制作的發源地。特有的地理及氣候條件,造就了咸陽茯茶獨特的“發花”工藝,并以“紅、濃、醇、香”的品質飲譽天下。


  東漢時期,班超再通西域,中原與西域通過絲綢之路開始了經常性的政治、文化、商貿交流,為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班超就是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人。


  漫漫古道,聲聲駝鈴。茯茶因其方便攜帶、口味獨特而隨絲路駝隊一路飄香,“雄霸”茶馬互市,遠銷西亞、東歐、俄羅斯等地。鼎盛時期,在涇陽境域內經營茯磚茶的商戶門店達80余家,茶行、茶莊、作坊、茶商號店鋪林立,商賈云集,熱鬧非凡。


  “鈴兒響,響叮當,駱駝巷里駝成行,茯茶過了臨涇渡,一路向西十里香……”羅榮利告訴記者,兒時的歌謠讓他記憶猶新,昔日茶馬重鎮的盛景也可從中窺見一斑。


  昔日回響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已塵封進歷史。咸陽這座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也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承載著歷史傳承的茯茶,成為現今咸陽的一張“靚麗名片”。


  咸陽市持續培養、關注、深耕茯茶產業,將茯茶產業列為該市重點產業。咸陽市茯茶年產達3萬噸,該市有茯茶生產加工企業51家,營銷企業商戶近千家,產品遠銷美國、俄羅斯、韓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茯茶制作工藝復雜,有著嚴格的流程和規定,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份對茯茶的守護之責。”羅榮利說,“裕興重”經歷了300多年的傳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制茶工藝,其中蘊含著一代代制茶人的智慧與老字號的“記憶”。


  在羅榮利看來,守護好茯茶,不僅要將制茶的古法技藝傳承,更要講好茯茶“背后”的故事,他通過開辦培訓班、茯茶文化體驗館等方式,傳播茯茶文化,并收集了大量關于茯茶的資料,計劃整理后出版。


  如今,咸陽茯茶正在由傳統的邊銷粗茶向當代養生細茶轉變,在老一輩“守藝人”和“新鮮血液”的共同守護下,茯茶產業正在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


  “裕興重”第七代傳承人羅瑤是位“90后”,從小耳濡目染讓她對茯茶“情有獨鐘”。除鉆研制茶技藝外,她還嘗試通過與旅游渠道的合作,打造茯茶文創產品,為傳統茯茶增添新的品類,并通過電商渠道加大推廣力度等,用年輕人的方式推廣茯茶。


  漫步在咸陽,古老的茶商號、茶行等已不復存在,但茯茶已成為這座城市的重要元素,從諸如駱駝巷、四茗樓、馬廟巷等老地名,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茶馬貿易的興盛。制茶廠、中國茯茶傳習館、裕興重茶展覽館、涇陽磚茶傳承館等場所,展示著茯茶的興盛發展。


  “咸陽茯茶的歷史和文化還有很多值得深挖之處,我們這些制茶人有責任讓更多人了解茯茶文化,了解茯茶‘背后’的故事。”羅榮利表示,在大家的努力下,希望將古法技藝傳承下去,讓茯茶文化沿著“一帶一路”倡議走向世界,讓更多人喜歡上茯茶,喜歡上“中國味道”。


7-1.jpg

作者:阿琳娜責任編輯:許婧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