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報刊網信 > 林草產業 >

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 平衡保護與經營利用

發布時間:2023-10-01 20:45:22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森林該保護的要保護好,但不能僅靠自然封育,還需一定的人為干擾保障,要注重保護與經營利用平衡?!比涨?,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專家研討會暨第一屆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專家委員會在北京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提出了對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的建議。


森林對維護生態平衡、調節氣候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森林也是陸地上最大的碳儲庫、扮演著重要的碳儲存角色。


作為生態系統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森林可持續經營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


把握機遇,與生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中國林科院研究員陸元昌認為,林業要把握好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機遇,與時代同步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引領中國綠色生態發展的重要理念。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我國新修訂的《森林法》第六條提出,國家以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對公益林和商品林實行分類經營管理,突出主導功能,發揮多種功能,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


國家林草局出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5年)》,成為推動新時代林草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系列重大法規政策相繼出臺,為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森林可持續經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一種具體行動,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這一領域的具體行動?!鄙驀痴f。


如何理解森林可持續經營概念?


關于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概念有多種定義,聯合國糧農組織1997年提出:森林可持續經營是一種包括行政、經濟、法律、社會、技術以及科技等手段的行為,涉及天然林和人工林,是有計劃的各種人為干預措施,目的是保護和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各種功能,同時通過發展具有社會、環境和經濟價值的物種,以長期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環境的需要。


沈國舫認為,我們可以將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解為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的森林經營活動,其中的經營要包括保護、培育、經理和利用的全方位和全過程?!翱茖W經營有豐富內涵,無論是哪種森林生態系統,具有哪些不同的培育目標,處于哪種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可持續原則是核心?!鄙驀痴f。


提質增效,充分挖掘現有林地潛力


得益于我國多年來實施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濕地保護修復、森林質量提升等重大生態和森林保育工程,全國森林資源增長明顯。


數據顯示,我國森林面積從1998年的24億畝增至2021年的34.65億畝,森林覆被率由1998年的16.55%增至2021年的24.02%,森林蓄積量由1998年的112.7億立方米增至2021年的194.93億立方米。


“我國已成為全世界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的國家,近10年全球森林面積增量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敝袊謽I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會儒說。


張會儒認為,當前,我國林草事業發展正處于提質量、上水平的關鍵時期,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5%,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擴綠空間有限仍是基本國情。


全國森林覆蓋率預計于2035年達到26%的峰值,造林增加面積將達“天花板”,但森林質量明顯有“短板”。從森林質量來看,我國森林每公頃蓄積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0%,森林每公頃生物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目前,我國現有可造林地質量好的僅占13%、質量差的占52%,且60%的可造林地分布在內蒙古和西北等地區的困難立地上,森林恢復難度越來越大。


“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要實現兩大轉變,一是從‘擴綠’向‘提質’轉變,擴綠要繼續,提質是重點;二是由‘綠起來’向‘長起來’邁進,由淺綠走向深綠。其中,森林撫育和退化林分修復是當前的兩大任務。”張會儒認為,挖掘現有林地的潛力,通過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森林生長量,將成為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主要途徑。


當前,我國已有不少林場在嘗試使用歐洲的近自然經營模式、以目標樹為主的撫育管理模式、改良的傳統森林撫育經營模式等,挖掘現有林地潛力。


沈國舫認為,要鼓勵試驗,認真實踐,各地不必拘泥于某種特定模式。只要能在保護森林正常功能的前提下,真正提高森林質量和生產力,都可試用。特別是在近年來勞動力資源供給愈發緊張的趨勢下,要多試行一些簡捷應用、便于機械化的作業方式。


注重平衡,科學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


專家認為,要牢牢抓住提質增效這個“牛鼻子”,及時將大規模國土綠化重點從注重增加森林面積轉向面積和質量并重,并將工作重心向提高森林質量傾斜。


《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5年)》正是在此理念下應運而生。


2023年,國家林草局共安排試點單位368個,其中,國有林場279個、國有林區51個林業局、集體林適度規模經營主體38個,共涉及28個省(市、區)和6個森工集團。福建、江西、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試點單位較多,規模較大。


2023年度試點任務規模擬定271.23萬畝,其中,中幼齡林撫育253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18.23萬畝。


在黑龍江伊春林區,沈國舫查看58年生的紅松人工林撫育間伐場景。當地通過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加強林木種苗培育等方式,科技助力興林護綠,還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創新路。沈國舫稱之為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積極動向。


各地試點單位展開森林可持續經營積極性很高、措施方法到位,如云南建立森林經營方案年度落實機制、新疆探索建立森林可持續經營投入和撫育材銷售“收支兩條線”管理機制、湖南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信息化等。


張會儒認為,要做到科學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必須把握其中的關鍵點。


首先要處理好經營和保護的關系,保護是經營的保障。保護是為了森林不被破壞、不退化,經營培育是通過科學的培育措施,促進資源增長,從而縮短培育周期。


分類經營、精準施策也很關鍵。要精準確定林分對象,根據立地條件、林分的適應性、生長發育階段和功能目標,科學確定經營策略。


“不同森林生態系統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不同林種有不同的培育目標和功能,不同森林處于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都要科學經營,但各地區不必強行看齊?!鄙驀程岢鲱愃朴^點。


此外,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科學經營技術支撐,并發揮專家的作用,為森林可持續經營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為解決技術支撐不足、人員力量不夠的問題,國家林草局在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經營工作專家組”基礎上,充實專家隊伍,形成了由5位院士領銜、102位專家組成的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專家隊伍,組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專家委員會,并制定《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專家銜接機制(試行)》,標志著試點工作專家支撐機制正式啟動,未來將著力提高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成效,助力全國的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科學開展。


1-1.jpg

作者:張萌責任編輯:許婧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