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225團4萬畝青貯玉米陸續進入成熟期。連日來,225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同心結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積極組織人力、機械,開展青貯玉米收割,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記者走進225團成片高效節水灌溉青貯玉米地看到,一臺臺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伴隨著機械轟鳴聲,一棵棵玉米連莖帶穗被卷入收割機,秸稈被粉碎、傳送到運輸車廂內,一輛輛裝滿青貯玉米飼草的運輸車接連不斷,滿載而歸。
“我今年種了300多畝青貯玉米,預計每畝產量在3到4噸左右,每噸450元。”225團種植戶麥麥提艾薩·胡加西木說。
青貯玉米產量高,營養豐富,種植青貯玉米不僅可增加農民的種植效益,更為糧食轉化找到一個有效途徑,還有利于畜產品增產,大大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225團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帶動群眾增收為核心,積極探索新的種養模式。以整體推進的方式,化小塊地為大塊條田,實行連片種植青貯玉米。
同時,大力推廣“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以大型養殖企業為龍頭、農業公司為收貯企業、種草養畜為基礎,形成全產業鏈。
為保證農民的銷售利益,調動他們種植青貯玉米的積極性,合作社和企業簽訂青貯玉米收購協議,推行“訂單種植”模式,每噸450元,既保障了企業的飼料供應,又提高了農戶種植收益。
今年,225團青貯玉米從播種到收割,全程采用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收割期間,每天出動5臺青貯收割機,40余臺運輸車輛,預計10月完成收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