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長出了沉甸甸的稻穗,滿山的黃桃樹成熟的黃桃正值豐收采摘季,農家小院燒烤攤、農家飯飄香撲鼻······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打造的“觀光+休閑娛樂+康養”地引來眾多游客,村民們的臉上也露出幸福笑容。作為中國五個、貴州省唯一的侗族自治縣的玉屏,其鄉村產業興旺發展好,鄉村振興動力十足。
玉屏自治縣素有“黔楚襟喉”“黔東門戶”之稱,有“中國油茶之鄉”“侗族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黃桃之鄉”“中國簫笛之鄉”等美譽。依托侗鄉魅力,玉屏田坪鎮侗鄉風情園內的游客絡繹不絕。已是第二次“打卡”的貴陽游客薛女士說:“這里不僅山好、水好,風景也特別的好,而且我還感受到這里的村民很富裕,文明程度、幸福指數很高,還想再來。”
2023年是88歲退休老師劉家遠連續第5年來侗鄉風情園休閑避暑。劉家遠告訴記者,他是7月29日來的,準備9月下旬再回桂林。“這里氣候宜人,風景好,人也好,住的地方也好,非常喜歡來這里避暑。”
劉家遠從廣西桂林理工大學退休后,喜歡到處旅游。在一次旅游中聽朋友說玉屏的侗族風情園很不錯,適合旅游、“避暑+康養”等。來住過一次后,劉家遠對這里就戀戀不舍,每年都回過來“打卡”。劉家遠說:“這里包吃包住,一個月消費2000元,挺劃算的,很適合休閑避暑。”
田坪鎮侗鄉民族風情園緣何讓游客情有獨鐘?玉屏雙生源商業綜合體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的營銷員陳小龍介紹說:“每個月我們都會根據客人需求,制定相應的活動方案,如6月至7月推出的是美麗中國行,8月19日至22日,將推出首屆全國群眾文化藝術節。風情園同時推送不同的活動,如:開展廣場舞比賽、篝火晚會、簫笛演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晚會等,讓來此旅游的游客不虛此行。”
8月的玉屏,正值黃桃收獲的時節。在朱家場鎮混寨村,202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黃桃產銷對接暨宣傳推介會日前舉行。豐收的黃桃一筐筐、一箱箱整齊地擺放放著,現場熱鬧非凡,銷售順利。多家企業、基地和采購商等簽訂了黃桃采購協議。
在亞魚鄉沙子坳村涼庭寨的黃桃采摘暨鄉村文化旅游節上,近3000名游客來到現場共享黃桃文化的饕餮盛宴,游客們與村民一道摘黃桃、品黃桃,賞歌舞、購農產品,現場人氣滿滿。
文化搭臺,黃桃“唱戲”。亞魚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也進一步助推旅游業蓬勃發展。
在玉屏凱瑞林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記者看到,有的果農正在采摘黃桃,有的果農正在分揀、包裝黃桃,準備發貨。該合作社是由張遠平、吳榮、周書文3人成員組成,注冊資金800萬元,張遠平任合作社法人。據介紹,合作社以村民土地流轉的經營模式為主,帶動了貧困戶40余人及周邊村民200余人務工,人均增收8000元。合作社的經營模式,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果農“桃”醉在鄉村振興的富民路上。
玉屏黃桃產業發展已走過30多年,在基地建設、科學管護、品質產量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推動玉屏黃桃走上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市場化發展道路。桃園變景區,果林變金山,數以萬計的民眾得到實惠,極大地推動了農村產業振興。目前,玉屏黃桃種植面積已達2.3萬畝,盛果面積約1.2萬畝。
作為“中國油茶之鄉”,玉屏油茶栽培歷史已有近500年。如今,油茶林為鄉村振興添“油”助綠。
“在等2個多月,10月就迎來油茶采收期。”村民汪金蘭說。在油茶林里她“轉悠”著,查看油茶果的生長情況。自2010年起,汪金蘭就開始管護油茶林。“這些油茶果就像我的孩子一樣,都是我手心里的寶貝,看著油茶果長勢良好,我特別開心。”
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朱家場鎮混寨村大力鼓勵村民們栽種適應性強、經濟價值高的油茶樹。從2020年至2022年,混寨村共發展油茶種植面積400余畝。
混寨村村民劉世剛日前在自家地里打理著3月新栽種的茶樹苗,看著這些長勢可愛的油茶樹,劉世剛心里樂滋滋的。“我家有老油茶樹10余畝,但老油茶樹齡大了,再加之品種等原因產量總是不高,所以我就開始慢慢栽種產量高的新油茶苗。”劉世剛說,油茶樹不僅點綴了家鄉美景,而且還成為村民致富的“搖錢樹”。
一片油茶林,帶富一方人。玉屏深入引導農民盤活閑置土地和荒山坡地,種植油茶,打造良種培育、種植、精深加工、銷售、旅游為一體的油茶產業鏈,帶動村民增收,加速推進鄉村振興,引領村民共同創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截至2022年底,玉屏全縣油茶面積23.45萬畝,涉及全縣農業人口7.8萬人,農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2022年油茶投產總面積16.5萬畝,油茶產鮮果0.6萬噸,油茶綜合產值約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