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的第二屆尋找廣東最美公益林(天然林)宣傳活動啟動儀式17日在韶關舉行。據介紹,目前廣東省級以上公益林達7150萬畝,補償標準逐年提升。
此次活動以“綠色生態共創未來”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雙形式進行,同步啟動“鳥瞰綠美廣東”航拍專題活動,并上線《為公益林攢家底—“益”起收集綠色寶藏》H5。據了解,截至發稿前,該H5已組成3346支隊伍分別為廣東全省21地市公益林送出祝福。
記者了解到,廣東是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探索者和先行者,率先在全國開展生態公益林區劃工作,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開創中國森林生態效益有償使用先河。目前,廣東省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公益林體系,形成了以水庫、自然保護地為“點”,以江河、道路、海岸為“線”,以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綠地和北部連綿山體為“面”的公益林空間格局,成為維護全省陸地國土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
構建生態公益林體系,是廣東迄今投資多、規模大、涉及面廣、生態功能強、林農普遍得實惠的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持續優化公益林布局和結構,推進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管理并軌,科學開展森林植被保護與修復,全面推進國家石漠公園建設,提升溶巖地區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構建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
同時,廣東將不斷完善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差異化補償制度,實施生態公益林激勵性補助政策,推動社會主體盤活生態公益(天然)林資源,大力發展“公益林+”綠色生態產業,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新篇章,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