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夕,平安銀行長沙分行行長陳守中一行,來到衡陽常寧平安銀行村官工程茶油產業融合示范基地,為當地的愛心認養油茶園揭牌。他此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為茶油帶貨,身體力行,戰“疫”助農。
這款茶油,便來自湖南省常寧市西嶺鎮平安村。
平安村的數萬畝油茶樹林,在起伏的丘陵上排列成整齊的隊伍,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到了金秋10月取果榨油,將會創造6億元效益。平安村因此被稱為“油茶小鎮”。
“百畝茶山萬斤油,又討老婆又蓋樓,”油茶山上豎立的標語很是醒目。
2020年1月初,一群身著橙色馬甲的遠方客人,穿梭在油茶樹林中,熱烈地討論:栽種時坑挖多大,草怎么除,荒地租金多少錢,雇工多少錢,農民怎么分成……
他們是平安銀行村官工程油茶產業融合示范培訓班的首批學員,有合作社社員,有油茶種植戶,也有政府工作人員,在平安銀行的組織協調下,他們從全國各地專程來到“油茶小鎮”取經。
除了油茶樹種植,其后的加工銷售、品牌管理、多產業協同、生態建設,也是他們此行學習研究的內容。
星河璀璨,始于微光,平安銀行的油茶產業示范項目,點亮了學員們做大產業的信心。
“油茶這個產業還是可以的,要用長期發展的眼光堅持做。”一位鄉鎮經濟發展辦工作人員說,家鄉的油茶種植還在起步期,眼前繁茂的景象讓他更為堅定了一些。
神奇油茶樹,讓人歡喜讓人憂
油茶是一種經濟價值巨大的作物。2018年全國油茶產業總產值達到1024億元,到2025年產值有望提升到4000億元。其經濟壽命可達70到80年,一代人種植,幾代人受益,堪稱撬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優質選手”。
不過,油茶樹可是有些“脾氣”的,通常5年掛果,8年豐產,在此之前,土地、苗木、栽植、天氣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其成活率,極度考驗種植戶的技術和耐心。
從湖北遠道而來“取經”的高姐就遇到了難題。她2015年開始栽種油茶樹至今,累計投入了上百萬,“致富果”不僅沒見著,樹苗更是年年栽、年年死。
“我都沒有信心嘍,不知道怎么辦!”高姐很是發愁。
高姐所在的鄉鎮種植油茶約1萬畝,其中成林約3000畝。目前為止,當地的油茶樹尚未產生經濟效益,問題主要是成活率低。
高姐以及同鄉的遭遇,引起了平安銀行扶貧金融辦的注意。輸血改造血,平安銀行將解決問題的著眼點放在了人才和技術上。
平安銀行扶貧金融辦公室副總經理徐崗認為,“金融機構助力農村集體經濟,首先要因地制宜選準產業。選定之后,繞不開三個問題——人、財、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材施教,解決好人才問題,資金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這就是我們的扶上馬送一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種植戶掌握提高油茶樹成活率的種植技術,是當務之急。
“銀行可以發揮紐帶和橋梁作用,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科研人員等師資力量合作解決問題。”平安銀行扶貧金融辦公室機構室負責人李峰說。
于是,平安銀行找到了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三湘”),這家公司從2009年開始種植油茶樹,目前是茶油行業的龍頭企業,構建了從油茶研發、育苗、種植、精深加工到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
在大三湘的會議室里,面對為油茶種植發愁的多地學員,董事長周新平講述了大三湘一路摸索一路踩坑的經歷。
2009年,大三湘承包了800畝荒山種油茶,由于埋種不夠深、樹苗不耐旱,全死光了。后來,經過多次技術改良,即便是在特旱天氣,大三湘的油茶樹成活率仍能達到80%左右。
周新平還提供了多條具體建議:用當地野生老茶樹和外部高產品種雜交,培育新品種;種植要挖大穴,回填先施肥;完善灌溉系統,不用除草劑……
高姐說:“我們以前都是憑經驗種植,大三湘這樣的成功典范,值得我們學習。”
以人才為核心進行農技賦能、管理賦能,是平安銀行油茶產業融合示范培訓班的主要內容,學員們還學習了大三湘的油茶加工技術、客戶管理經驗,參觀了育苗基地、種植基地,實地觀摩了平安村油茶與養殖、油茶與旅游等多產業融合的模式。
鄉村振興需要的是“新型職業農民”。平安銀行正在通過系統的產業培訓,培育、孵化更多產業帶頭人,推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
農產品上行,品牌下沉,構建“農戶+農企+品牌”新三體文明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達到產業興旺,需要實現兩個轉變:初級農產品變成商品,商品變成暢銷品。
在茶油生產鏈條中,身處核心環節的大三湘,向上可以連接種植戶和合作社,向下可以連接品牌和市場,能夠有效黏合整個產業。
通過與大三湘的合作,平安銀行推動了兩個環節的重塑。
首先是大三湘對油茶種植產業的重塑,不僅惠及湖南本地的油茶種植戶,還能推而廣之,讓更多省市的油茶產業實現標準化。
農產品上行,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2018年10月,徐崗拜訪了褚橙的創始人褚時健及其子褚一斌,對柑橘行業黃龍病快速全園滅蟲方法印象深刻:組織上百人同時入林,一次性大面積滅木虱,而不是這塊地滅蟲,蟲子飛那塊地,反反復復,難以根治。
“這樣的方法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不易做到。必須要有龍頭企業的帶動,規模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環環相扣。”徐崗很是感嘆。
據周新平介紹,大三湘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油茶產業模式,即生態化、科技化、效益化、莊園化,擺脫傳統小農經濟,堅持適度規模。
“做好油茶產業,幫助農民致富,一直是我們的初衷。有了平安銀行的幫助,更是如虎添翼。”周新平說。
大三湘董事長 周新平
這種合作方式,也呼應了《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壯大鄉村產業,需要創新產業組織方式,推動種養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延伸拓展產業鏈。
其次是知名品牌對大三湘的賦能。
大三湘雖然做到了茶油行業的領先位置,但在整個食用油市場,茶油品類占比小,消費者認可度低,銷量上與橄欖油等差距明顯。
如何做強茶油品牌,做大茶油產業?平安銀行為大三湘牽線了食用油巨頭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品牌。
2019年11月,由平安銀行推動,金龍魚、大三湘合作的“金龍魚茶油”,在平安集團各大電商平臺和線下渠道同步推出。
金龍魚的品牌加持,對茶油產業的發展具有長遠好處。張延峰說:“大三湘銷量越高、品牌越強、產業越大,就需要越多的優質生產基地,在統一的合作模式下,不管是湖南、湖北,還是貴州、江西,油茶產業可以形成跨區域的優勢疊加。”
油茶小鎮,景美情也美
鄉村振興,不僅要產業興旺,也要生態宜居。
“油茶小鎮”平安村就是一個生態宜居、適合發展鄉村旅游的典型案例。
遠處是連綿起伏的茶林,近處是清秀古樸的村落,小橋流水人家,翠竹亭臺籬笆,優美的鄉村環境、獨特的生態圖景,以及理學鼻祖周敦頤故鄉的文化內涵,共同構成了平安村豐富的旅游資源。
在油茶產業融合示范培訓班舉辦的同時,平安銀行也邀請了旅游公司實地考察,共同開發定制鄉村旅游產品。
旅游公司考察后認為,平安村的油茶、飛雞兼具旅游和消費的特點,與附近的南岳衡山、革命基地韶山串聯起來,可以形成一條“休閑+文化+紅色”的旅游線路,具有良好的開發價值。
在鄉村旅游開發上,平安銀行獨有心得,在位于黔東南的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也有過成功實踐。
2018年7月,依據雷山旅游資源和產業特色,定制設計出鄉村特色旅游產品,讓遠道而來的城市游客不僅可以欣賞雷山風光,還能深入體驗苗族生活,打豬草、灌香腸、打糍粑、采茶炒茶、吹蘆笙、學苗繡,兒童游客和當地小朋友互換禮物、看望留守老人……游客們來時將信將疑,走時戀戀不舍,也體會到了扶貧助困帶來的價值感。
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場目標明確的硬仗,鄉村振興就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全面戰爭。以可持續的旅游項目孵化為切口,把資源變成資產,也是鄉村振興的一種有益探索。
農產品“上鏈”?可溯源更有保障
農技賦能、品牌賦能是題中之義,科技賦能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科技和金融一樣,都是中國平安的“當家本領”。2017年,中國平安確立“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戰略,在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平臺五大核心技術領域,技術積累越發深厚。
這些核心技術與農業的結合,并非僅供暢想的未來,而是正在落地的現實。
比如將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用于農產品防偽溯源。平安銀行在陜西省銅川的蘋果項目上,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實踐,同樣的場景也有望應用于油茶產業。
銅川蘋果口感好、糖分高,平安銀行聯手本來生活,為銅川蘋果打造了“平安果”品牌。買到“平安果”的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產地、種植戶、生產日期、入庫時間等信息,也可以了解到背后的扶貧故事,在食品安全性上更為放心。為此,銅川蘋果的銷售溢價,相比過去得以增加兩成以上。
平安銀行扶貧金融辦公室工作人員張延峰由此總結,“區塊鏈商品溯源對農戶和消費者都有好處,消費者可以買到更放心的產品,溯源也讓合作社和農戶有了壓力,更盡心地把控產品質量。”
區塊鏈商品溯源在平安銀行的另一個扶貧項目——廣東百色芒果也已落地,同樣的場景,也有望應用于油茶產業。
區塊鏈商品溯源只是科技賦能的一個案例。實際上,平安已經將鄉村振興相關政策,與對應業務、創新科技疊加,在智慧種植、智慧養殖、商品溯源、資金監管等領域逐步落地,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科技力撐之下,平安銀行將推動綠色農業、觀光農業和農村電子商務、“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逐步落地,探索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多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模式,推動第一產業“接二連三”。
銀企政農和鳴,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以油茶項目為起點,平安銀行正在探索鄉村產業振興321模式,“通過農技賦能、品牌賦能、科技賦能三大賦能,支持鄉村產業提升價值,助力兩個轉變:即初級農產品變成商品,商品變成暢銷品,在政府的引領下,打造一個集合政、企、農、銀、研于一體的產業振興共建平臺”,徐崗做了個小結。
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平安銀行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平臺化經驗:建立“金融+科技+產銷”的合作模式,通過導入平安的金融流量以及合作伙伴的電商流量,為平安橙、平安果、廣西紅糖、正大臘肉、內蒙古優麥等百余種扶貧農產品打開銷路。
鄉村振興更不能靠單打獨斗,多方參與共贏才是破局之道。
在鄉村振興的模式探路中,平安銀行不僅與金龍魚等品牌企業、大三湘等地方龍頭、地方政府、農戶等主體產生縱向連接,此外,跨區域的新型職業農民、合作社、莊園也產生了橫向連接,縱橫多條線,構成網絡化的鄉村振興生態平臺。
平臺構建過程中,平安銀行充分發揮了金融優勢,今年以來,先后投資四川、江西、安徽、廣東、江蘇、福建、浙江等地鄉村振興債22余億元,支持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等鄉村振興項目。
外部企業也是平臺的共建者和獲益者,平臺上的各個角色之間優勢各異,長短互補,實現了強強聯合,如同奏響一曲和諧的鄉村振興交響樂。
“需要技術我們具備,需要資金平安可以提供,需要銷路平安也能幫忙,最后用銷售收入償還貸款,大三湘、平安銀行和農民組成了鐵三角,這是一個可以持續推廣的好模式”,周新平說。
如同山坡上那片廣袤的油茶林,多如繁星的油茶幼果已經掛滿了枝頭,豐收景象遙遙可望。鄉土中國的振興之夢,在位于湘南的這個小村莊里,又播下了一顆有望燎原的希望火種,助力到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大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