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報刊網信 > 林草產業 >

?重慶林業“三三機制”賦能種業振興

發布時間:2025-03-27 21:40:49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春風拂過兩江碧水,嫩綠點染巴渝群山。在“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的生態畫卷中,重慶正以“種業芯片”工程重塑長江上游生態新格局。

近年來,重慶市林業部門以強化種苗保障、科技支撐、監管服務“三個強化”為抓手,推動林木良種繁育基地、保障性苗圃生產基地、優良鄉土樹種采種基地“三大基地”建設,探索出一條三階協同、三級責任聯動的綠色發展之路,為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注入強勁動能。

“三個強化”筑基

培育良種,種質資源是基礎,也是關鍵。

強化種苗保障。重慶市林業局錨定“十四五”林草種苗規劃目標,建成市級林業保障性苗圃20個,總面積6911.4畝,年育苗能力超3600萬株,為“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重點工程提供苗木保障。南川區國家馬尾松、杉木良種基地選育的“渝杉1號”“渝杉2號”等良種,推廣面積累計3.5萬畝。永川楨楠、豐都鵝掌楸等鄉土樹種通過“基地供種—苗圃育苗—工程用苗”有效銜接,累計調劑種子4700公斤,為全市國土綠化、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等林業工程提供苗木超過1億株,鄉土樹種使用率突破80%。

5555.jpg

萬州區楓香采種基地

強化科技支撐。科技賦能下,重慶種業實現從保數量到提質量的跨越。南岸區木荷雜交育種技術突破、崖柏國家級種質資源庫30萬株苗木繁育成功,標志著瀕危物種保護與利用的雙贏。全市建成18個國家級和市級林木種質資源庫,保存楨楠、崖柏、蠟梅等2080份種質資源,保護面積達1.08萬畝,為良種選育提供“基因寶庫”。

強化監管服務。重慶積極推進重慶市種子條例立法,修訂林木種子質量分級地方標準,建立種苗質量監管平臺,開展打擊假冒偽劣專項行動,護航種苗市場秩序,確保國家儲備林、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等重點項目用苗合格率達95%以上。近年來,全市林木良種使用率提升至75%,油茶實現100%良種化,為科學綠化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三階協同”賦能

重慶林木種苗產業聚力固本、增值、煥新“三階協同”發展,形成產業融合、生態賦能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一階固本,特色種苗產業壯大“綠色家底”。永川區林業保障性苗圃通過“楨楠下鄉”等活動,每年將50萬株楠木苗木免費發放到千家萬戶。江津花椒、萬州木姜子、北碚蠟梅等特色種苗基地的建成,帶動當地產業規模化發展,有效推動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良性互動。

二階增值,產業鏈延伸釋放生態紅利。“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激活鄉村經濟。武隆仙女山林場依托苗圃,將良種育苗與森林康養、林產品加工結合,打造林旅融合示范樣板。梁平區與央企合作建設“以竹代塑”產業園,強化竹木交易集散功能。忠縣所研發的竹纖維環保餐具,獲得國際竹業品牌博覽會金獎。江津區花椒產業形成全鏈條加工體系,年產量近30萬噸,產值近50億元。

三階煥新,生態服務賦能城鄉新貌。在“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中,生態苗木與景觀苗木協同配置,建成彩色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生態打卡地70余處,年吸引游客超500萬人次。梁平雙桂湖、巫溪紅池壩等通過科學綠化,成為展示重慶生態魅力的“綠色名片”。

“三級責任”聯動

市級統籌、區縣發力、基層落地,重慶積極探索“三級責任”聯動工作模式,為三大基地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同時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重慶市林業局出臺“十四五”林草種苗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三大基地+兩大體系”發展格局,并將種苗保障納入林長制考核。近年來,全市落實“以需定產、訂單育苗”機制,鼓勵區縣開展自主育苗或委托保障性苗圃生產,良種供應效率大幅提升。

區縣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優勢。南川聚焦馬尾松、杉木高世代種子園建設。開州建成崖柏種質資源庫,回歸存活苗木24萬株。38個區縣完成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錄入國家種質資源平臺數據2萬余份。

鄉鎮林木種苗站、國有林場化身“最后一公里”執行者。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發展智能化油茶育苗基地,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帶動400余戶村民增收致富。江津區依托花椒種質資源賦能延長產業鏈,帶動區域內28萬戶農戶增收1300萬元。三大基地每年為近5000人次農戶提供務工崗位,人均增收近4000元。

從崖柏重歸山林到楠木點綴鄉野,從智能化育苗到生態康養富民,一幅山巒層林盡染、城鄉鳥語花香的巴渝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本文圖片由重慶市林木種苗站提供)


作者:李擁軍責任編輯:林林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