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焦鄉村振興的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之后,正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福建省,8日發布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可見,“海峽”“海絲”優勢是福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著力點。
閩臺農業交流合作是閩臺融合發展的一大特色,也是福建鄉村振興的突出亮點。作為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福建省臺灣農民創業園(簡稱“臺創園”)始終走在大陸前列,成效顯著。截至去年12月,福建省臺創園累計吸引730多家臺資農業企業入園,引進臺資12.9億美元,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福建將提檔升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該意見指出,進一步提升現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水平,高質量建設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增創一批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一批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合作基地。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梁全順向中新網記者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市、區)申報新設國家級臺創園,爭取近幾年內實現國家級臺創園在福建省九市一區全覆蓋,推動福建省臺創園在“質”和“量”上雙提升。
同時,福建將以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縣、推廣基地為載體,引進推廣一批臺灣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探索發展精致農業、創意農業等業態;加強兩岸特色鄉鎮對接交流,提升民間基層交流實效;支持三明建設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將持續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該意見明確,福建將密切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有關成員國農業領域合作,吸引優質要素資源投向福建特色現代農業;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市場,擴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深化閩茶“海絲”行等經貿活動,發揮境外閩茶文化推廣中心作用,提升閩茶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菌草技術援外培訓和推廣,深化水稻育種等領域對外合作,打造農業技術援外品牌。
通過舉辦菌草技術培訓班、建設菌草技術示范基地等交流合作形式,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及其團隊已將菌草技術在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應用推廣,給當地創造了數十萬個綠色就業機會。林占熺表示,期待這項“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技術,加快走向全球,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造福更多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