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紫巖村,鄉村風景恬靜別致,放眼望去,一幅村居優美、家家整潔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近年來,紫巖村堅持在鄉村內涵和外延上“精耕細作”,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培育文明淳樸鄉風,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治”出和美鄉村“高顏值”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
“這幾年,村莊變化可大了,你看看現在環境多好!”紫巖村村民饒靜波高興地說,“硬化路面一直通到家門口,每天都有專人負責清掃并收運垃圾,道路干凈又平整,我們住著也越來越舒心。”
“我們全方位提升鄉村‘顏值’,完善了村內道路、水溝、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陸續建設文化大舞臺、村莊景觀節點、健身休閑廣場、村史館等。”據紫巖村負責人介紹,該村自2022年起累計投入超400萬元,推進村莊硬化、綠化、人居環境整治等行動,積極盤活閑置資源,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讓鄉村處處開啟“美顏模式”。
產業富民讓和美鄉村“底氣足”
在紫巖村的木耳種植基地,一朵朵肥碩的黑木耳破袋而出,密密麻麻地長滿了每個菌棒,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如墨玉。經過幾年的發展,黑木耳菌產業成了紫巖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棒棒”。目前紫巖村已有7戶木耳種植大戶,種植總面積達100多畝,每戶每年增收10余萬元。
沿著平坦的柏油路前行,池州市九華府金蓮智慧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外,一排排黃精均勻地鋪在簸箕上,經過蒸曬后,將被制成各種產品對外出售;生產車間內,工人們“全副武裝”,正對黃精制品進行稱重打包。
“‘北有長白人參,南有九華黃精。’黃精藥食兩用,具有補腎益氣、降血糖等功效。”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落戶紫巖村以來,他們已研制開發了黃精丸、黃精酒、黃精茶等四十余種產品,并通過門店或電商物流等渠道銷往全國。
黃精變“黃金”,不僅增加了當地村民收入,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56歲的紫巖村村民高雙梅年齡偏大,在外務工困難,如今她成了家門口這家企業的分揀工,每月有著3000多元的收入,對此她很滿意。
“去年,僅黃精產業一項就帶動我們村集體經濟增收25萬元,并帶動該村七十余名村民就業。”紫巖村負責人說,近年來,他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村企共建”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資源資產入股、固定資產出租、盤活現有資源、用好現有資金等方式,促進了本村集體資產增值、資金增效,逐步激活鄉村“致富密碼”。2022年,紫巖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4.45萬元。
文明鄉風提振和美鄉村“精氣神”
鄉村美,看“顏值”更要看“氣質”。穿行在紫巖村村巷中,一面面文化墻、一張張宣傳牌,將“冷冰冰”的墻體變成了傳播文明的窗口。
在紫巖村“道德超市”里,貨架上井然有序地擺放著肥皂、洗衣粉、洗衣液等各類生活用品,村民們計算好積分后挑選物品,然后登記確認。
“講衛生就有獎勵,我用攢的30積分換了洗衣粉和洗滌劑。”正在參與積分兌換的村民陸彩月說。
不花錢就能選購商品,如今,用道德積分來兌換生活物品已成為紫巖村村民們的“時尚”。早在2019年,紫巖村開設鄉風文明“道德超市”,實施道德積分管理制,鼓勵村民主動參與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不斷激發村民自我管理意識。
同時,紫巖村通過積極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美麗庭院示范戶”“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活動,以先進模范引領道德風尚,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和美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新觀念引領新風尚。紫巖村的文化大舞臺為開展各項精神文明創建評比活動提供了平臺,同時也見證了紫巖村的鄉風民俗的轉變。喜事新辦、婚事簡辦,在該村已逐漸成為共識。
如今的紫巖村,處處呈現生機勃勃的新氣象。這個被山水人文浸潤的“全國文明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備,產業結構日益合理,公共服務體系日臻成熟,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全方位提升,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生態優、產業興、民風美的和美鄉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