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落葉松適應性培育及良種選育研究”科研項目成果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項目成果已累計營造落葉松良種林13.6萬畝。
項目由山西省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院主持,為落葉松優質用材林基地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造林成活率超過90%。
落葉松具有適應性強、早期速生、成林快、病蟲害少、材質優良等特點,是三北地區重要用材和生態樹種。在山西,山地造林華北落葉松占20%,是中高山造林綠化的主要樹種。
落葉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歐、東歐國家主要集中在種源選擇、遺傳變異、光合性狀、種子園營建和栽培技術研究等方面。我國落葉松研究主要集中在遺傳性狀改良、苗木培育、混交林營造等方面,對于華北落葉松分布規律、適宜栽培區、雜交育種等方面研究較少。
2002年,山西省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院承擔省科技攻關課題“華北落葉松與日本落葉松雜交育種及優良無性系選育研究”,經過18年的科技攻關,提出了華北落葉松、日本落葉松在山西省的最適生栽培區,選育出一批適宜山西省栽培的落葉松雜交良種。審定落葉松優良雜交家系2個、優良雜交無性系3個,制定了《華北落葉松扦插育苗技術規程》,獲得“一種花粉噴射器”“一種高枝剪”兩項國家專利。
目前,這項成果已在山西省關帝山國有林管理局、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呂梁山國有林管理局應用,累計營造落葉松良種林13.6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