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科研技術 > 科研前沿 >

甘肅蘭州創新旱區造林六大核心技術體系

發布時間:2025-06-22 21:58:05  來源:國家林草局三北局

甘肅省蘭州市地處黃土高原西北緣,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干旱少雨、時空錯位的氣候特征顯著。降水分布極不均衡,全年近60%的雨水集中在7至9月,長達165天的冬春季節降水僅占3%,導致春旱、初夏旱頻發。同時,有效降水不足,土壤蓄水能力薄弱,地下水匱乏且水質苦咸,難以支撐林業需求,生態建設面臨嚴峻挑戰。

蘭州市依據水熱條件將城關、七里河、安寧、紅古、西固、皋蘭、榆中等七區縣劃為半干旱區(年降水200毫米至500毫米),永登縣莊浪河以東劃為干旱區(年降水100毫米至250毫米),確保生態修復與自然條件適配。針對干旱少雨、土壤貧瘠的難題,蘭州市凝練六大核心技術體系,實現從整地到管護的全流程創新。

魚鱗坑整地,蓄水保墑筑基。在坡度超過25°的坡面,采用1.2米×0.7米×0.3米的魚鱗坑整地,按三角形排列半月形坑穴,配合表土回填、土埂圍擋和導流溝,最大程度截留雨水、減少蒸發。此技術兼具水土保持與植被保護功能,為苗木存活奠定基礎。

優選樹種,構建混交生態屏障。堅持“適地適樹”原則,編制《蘭州市國土綠化優選樹種名錄》,篩選檸條、側柏等耐旱、抗逆性強的鄉土樹種。同時,推行混交林模式,通過喬木與灌木的混交配置,降低病蟲害風險,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

搶墑造林,精準把控時機。在單次透雨量超10毫米后,利用雨季后的土壤墑情窗口期,迅速開展植苗造林,并輔以地膜、秸稈覆蓋等保墑措施。榆中縣貢井林場通過“雨后即種+覆膜提效”,使苗木成活率大幅度提升。

提前煉苗,提高苗木成活率。為提高苗木成活率,將苗木運輸到工程地后進行假植,采取放風、降溫、適當控水等措施煉苗,使其定植后能夠迅速適應陸地的不良環境條件,縮短緩苗時間,增強對低溫、大風等的抵抗能力。

容器苗技術,突破季節限制。通過推廣容器苗造林技術,延長造林周期并提高成活率,苗木定植后緩苗期短,抗逆性強。在永登縣干旱區應用實踐中,苗木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土壤改良,激活土地潛力。整地時施入綠肥、土壤改良劑等,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采用深整地技術,促進雨水下滲;推廣種植檸條與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體系,有效改善土壤質量;結合地表覆蓋與滲水孔設計,形成“蓄—保—用”一體化水分管理體系。

蘭州市通過技術集成與模式創新,成功突破了干旱區造林瓶頸。全市“三北”工程半干旱區造林項目推廣魚鱗坑整地、容器苗造林等技術后,植被覆蓋率顯著提升,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治理,為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經驗。

04171031ameu.jpg


作者:趙旭責任編輯:黃煥儀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