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特點
為解決單一樹種純林在生長后期出現枯梢病、生命周期縮短等問題,選育出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和速生特性的彰武松這一優良樹種。彰武松與樟子松混交形成針針混交模式,可顯著改善植物對土壤養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及增加資源空間利用的有效性和生物多樣性,增強林分抗逆性和穩定性,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1)選育優良品種。通過對彰武松形態特征、生長特性、特異性、抗逆性進行研究,并綜合考量其生長指標、經濟指標等,選育出一批優良新品種。
(2)根據目標造林地塊不同立地條件確定造林整地方式。提出深穴淺埋和開溝整地自然覆沙2種造林方式,對比未整地造林方式保存率分別提高8%和10%,顯著提高困難立地條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3)提出混交林配置模式。明確了彰武松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樹種搭配方式,避免因為人為因素而不能發揮彰武松的優良特性的問題。為提高三北防護林防護效能、增加其經濟附加值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二、適用范圍
本成果可在三北地區及其類似地區進行推廣示范。目前,已在遼寧省阜新市、建平縣,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簡稱科左中旗),陜西省治沙研究所(榆林市),黑龍江省龍江縣,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等地應用。
三、應用方法
采用深穴淺埋整地方式進行栽植,造林保存率達到90%,株行距為3m×4m。主要措施包括:
(1)整地。通過鉆孔機在地面打一個60cm×60cm的圓形栽植穴,將表層土壤集中放置,以備栽植時使用。
(2)栽植。先在栽植穴內填埋挖出的表層土壤,將容器杯完全脫掉放入栽植穴內,投苗點落在栽植穴中心,栽植深度為30cm。先覆表土踩實后,再覆底土踩實,修整澆水圍堰,用于栽植完成后進行灌溉澆水。
(3)撫育管理。栽植當年應采取人工與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式,在6~9月每個月除草1次,使苗木0.5m半徑范圍內無雜草。采取灌溉、施肥、中耕措施,促進苗木生長發育;5月、8月、9月、10月各灌溉1次;施肥種類為復合肥+氮肥,全年施肥2次,按株施肥,每株0.25kg;中耕1次,防止土壤板結。在栽植后2~3年適時進行除草撫育即可。
(4)病蟲害防治。彰武松具有較好的抗病蟲性。在日常管理中,一般需要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根據蟲(病)情發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防治時間和防治方法。
四、典型案例
內蒙古自治區科左中旗成功引種彰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