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桂山林場康養發展的美麗方向
北鄰湖南,東接廣東,西靠桂林的廣西賀州市,被嶺南重重疊疊的大山所包圍,是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直到2002年才撤地設市。新時代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交通改善,使賀州區位優勢發生逆轉,由廣西東界疆域“向東開放”,履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建設東融先行示范區的使命,變身為粵港澳的“后花園”。
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做活。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的國有大桂山林場,組建于1957年,地跨賀州、梧州兩市三縣。場內面積64.79萬畝,場外合作造林跨越鹿寨、羅城、富川等19個縣區,經營森林百萬畝。近幾年來,林場干部職工在國有林場改革中,牢記自治區林業局“以營林為主業,穩妥做好二產建設,積極推進第三產業”的要求,以“雙千基地建設”(13個區直國有林場商品林從2018年594萬畝擴大到2022年1000萬畝以上,商品林木材生產能力從2018年380萬立方米提升到1000萬立方米以上)為抓手,樹立“貴山、貴樹、貴人”的核心價值觀,全力配合賀州“東融”創新“雙飛地”經濟模式。“飛出去”收購林地林木,擴大第一產業版圖;在場區建設工業經濟園區讓廣東、浙江等經濟大省的木業制造“飛進來”,做強第二產業;利用賀州“世界長壽市”的品牌和粵港澳2小時經濟圈的地利優勢,用活林場森林生態資源,開放搞活森林康養市場,振興林下經濟,做活第三產業。
筑牢創新創造之基,走實擴大開放之路。2020年新春,中國林業的改革者和實干家、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推薦我們看看大桂山林場的改革建設成果。黃局長說,場長鄧永勝、書記唐義華和班子成員奮斗意識強,改革建設的思想敏銳,產業振興的行動快速,創造了一個收購27萬多畝優質林地林木的大手筆。自治區國有林場“雙千基地建設”決策的出臺與實施,基礎和經驗很大程度來源于這個林場的成功實踐。順著黃局長的指引,我們走進了這層疊的山巒,蓊郁的樹林,清澈的溪流,飄渺的霧嵐。在我們的視野里,大桂山的山頂上飄著一大團白色祥云,像金鳳展翅,像孔雀開屏,像仙鶴曼舞,吉祥得讓人心花怒放,如同一幅意境深蘊的高山綠壑圖,彰顯出大桂山林場那碧綠的版圖亮色。
廣西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深入大桂山林場調研
一產做大 培育資源保增長
大桂山林場是全國十佳林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林場,歷經林場三代人的持續努力和奉獻,內建外擴,森林覆蓋率93%,資源位列全區13個直屬國有林場第二位。
念好山字經,邁向高質量。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輕裝上陣的大桂山林場集中精力著力“一產做大”目標,培育森林資源保增長,從2017年至2019年,每年新造林5萬多畝。在此基礎上,成功收購優質林地林木,合作造林累計30多萬畝,使森林面積從改革前的83萬畝增加到120多萬畝,森林蓄積量從449萬立方米增加到600多萬立方米,年產商品木材近50萬立方米,實現經營收入3.6億元。
場內經營森林質量大提升
走過壯麗的萬水千山,跨越改革的險灘激流。國有林場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在本區域內,有效發揮林場在生態建設保護中的先鋒隊作用,在國家木材生產儲備中的骨干作用,在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中的主渠道作用。大桂山林場的場內林地65萬畝,經過幾十年的改造和發展,已無荒山荒地可造。干部職工把資源增長的目標放在森林質量的提升上,通過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培育大徑木材,引進德國林業先進的近自然流域森林撫育性經營提升森林的生長蓄積量,深入林間空地有規劃地補植補造珍貴鄉土樹,使山林的林分結構更加優化合理。
為國儲備大徑材,為民儲建金銀山。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表明,到2020年建設700萬公頃,到2035年規劃建設2000萬公頃,年均蓄積凈增2億立方米,一般用材基本自給。商品林建設基礎較好的廣西林業,搶占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鰲頭”,決心用好用活國家和自治區專項資金380億元,最終建成2800萬畝國儲林。抓建項目要趁早,聞“機”而動的大桂山林場,很早就在跟蹤這一政策利好的國家項目,從國家和廣西的一期項目中,爭取到了國家開發銀行的專項貸款和財政資金11億多元,林場籌資近億元,建成了533.34公頃國家儲備林基地,其中新造松樹、杉木266.67公頃、珍貴樹種66.67公頃,改培松樹、杉木200公頃,超額完成項目建設面積547.7公頃,其中新造林(杉木、珍貴樹種等)面積337.3公頃,現有林套種改培面積210.4公頃,一次性通過國家和自治區檢查驗收。我們在桂粵交界的野牛嶺林地,看到那1000多畝紅豆杉,棵棵挺拔,根根秀麗,未來都是可堪重用的大徑級木材。
巍巍大桂山,莽莽林海秀。大桂山林場學習借鑒德國先進的近自然經營理念,開展流域治理工程和目標樹經營,下轄的清水、六排、東葉、北婁、和平、茶沖、仁義7個營林分場都有明確的森林撫育任務。僅2019年,全場完成場內撫育任務8萬多畝,通過成效監測,林分結構更加優化,林相更為整齊,密度更為合理,大大提高了林地生產力和林木生長量,有效地促進了林木的生長,降低了森林火災隱患,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通過對部分灌木的割除,改善了林地環境,有利于天然下種更新,森林綜合效益大大提高。
補植補造珍貴樹種,優化調整山林結構。林場屬低山丘陵地貌,以大桂山主脈為中心,分別向東北和西南伸延,主脈兩翼支脈分別向東南和西北展開,并逐步降為低山,向南過渡到信都盆地,向北過渡到蓮塘盆地,由于山體龐大,山峰高聳,大桂山是信都和蓮塘兩盆地的天然屏障。場內林區資源馬尾松林、濕地松林、杉木林、油杉林等針葉林,以樟科、殼斗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和九節木、楓香、米碎花、鐵芒等落葉闊葉林。近幾年來,林場結合珠江防護林建設、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森林公園林相改造等項目,在林中的樹下空地補植紅椎、火力楠、格木、降香黃檀等珍貴鄉土樹種。為了做大一產資源,林場以提升森林質效為核心,培育壯大優質資源,多措并舉推進了營林生產的精細化管理,使場內的森林經營有了質和量的大提升。
場外合作帶動市縣共發展
大桂山林場干部職工都具有“自己找水源”的本事。長期以來,林場把中心任務定位于培育生態和木材生產。但場內已無林地可造,10多年來他們眼光瞄向集體林改盤活的農民山林,相繼投入大筆合作建設資金,成立賀州、梧州、蒙山、藤縣等對外造林部,深入這些地區將鄉村農民林改后的山林“化零為整”,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合作造林和管護。經過多年的努力,林場把先進的營林技術帶到鄉村,成片規劃種植出了桉樹、杉樹、松樹等速生商品林,既拓展了林場的市場增長了財源,又振興了農村經濟使農民因林而富。
隨著場外造林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資源增值,林場科學布局,制定長遠規劃,在柳州、桂林、賀州、梧州等19個縣市區,合作建成了成片成片的桉樹、杉木、馬尾松等商品林,累計擁有50萬多畝,現已形成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經營格局。
崇尚實干、狠抓落實、注重實效,是大桂山林場的一貫作風。自治區林業局“雙千基地建設”任務下達后,林場黨委對照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加大收購、租賃合作場外造林力度,確保到2022年,再擴建10萬畝以上以桉樹為主體的高效商品林。為此,林場成立了以場長鄧永勝、黨委書記唐義華為組長的“雙千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總體決策部署,下設外業調查及初步定價、資金保障、后勤保障、權屬核查、跟蹤監督等小組,具體協調組織建設,把落實督辦到山頭林地。
又是一年春光好,又到植樹造林時。全場7個分場、林場外造辦和4個場外造林部,按照林場下達的年度攻堅計劃,以購買資產、租賃經營、林地入股、收益分成等多種模式,新建桉樹、杉木等商品林。各施工單位既重數量更重質量,搶時間組織農民植樹隊伍,及時調運苗木上山,精準施工,不負春光趕進度。
河山成錦繡,國土繪丹青,“雙千基地建設”行動的熱情高漲。2020年3月10日,場長鄧永勝帶領工作組相繼調研蒙山、藤縣、梧州等合作造林工作,要求各施工山頭抓好造林的進度與質量,做好日常的森防監測,確保汛期與森林防火期相互交替的安全生產,黨委書記唐義華率機關工作組深入到梧州市大坡鎮同樂林場,督查指導杉樹種植工作,他們在合作中建管并重,嚴防蟲害發生,齊心協力把工作任務做好做優。在這個春天里,自治區“雙千基地建設”行動出臺后,大桂山林場沒有等等看,而是從上到下比著干。在2020年建造任務推進表上,林場把資源增長的重點任務定位于延長桉樹采伐年齡,統籌全場資源科學作業,對長勢較好、高產潛力大的桉樹林延長采伐期限,做好存量工作。買優賣劣,整合優質資源,以梧州、八步區、平桂區為重點經營區域,適量購入優質林地;整合對外造林資源,將立地條件差、偏遠、糾紛多的林地逐步轉讓,確保場外優質林地保持在55萬畝以上。
依法收回被占林地見擔當
廣西因為大量種植經濟效益高的桉樹,使林地年年升值,各國有林場無不受到不同程度的邊界“蠶食”。大桂山林場不回避場內、場外合作林地被侵占的現實,結合國有林場改革,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依法綜合整治與山林收復互促,探索出了林地租賃、以砍促收、合作經營等行之有效的收復方法,既保持了林場運行的穩定,又促進了被占林地的地方安全穩定。
依法依規搞回收。近幾年來,林場到各鄉鎮組織林地回收工作會議30多次,向群眾宣傳林地回收政策、講清林地界線、介紹林地回收方式,既堅持原則,又兼顧林農利益。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在被占林地問題突出的平桂區,由區政府牽頭召開林地回收專項會議,明確各級鄉鎮回收林地任務,層層落實工作職責。加強溝通工作,及時向當地政府匯報林地回收的進展情況,實現信息共享、工作聯動。僅2019年,全場共回收被占林地3859.75畝。
巧抓置換促增量。林場遵循賣差買好原則,整合優化森林資源結構。轉讓林地2.1萬畝,回收資金4100萬元。林場在落實管護責任,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組織各分場開展林地整治。北婁分場沿賀江岸線清理整治占國有林地所葬的9個地塊79個墳堆,面積4.25畝。針對林區群眾非法使用林地現象,先后排查出9類32個問題,逐一制定措施得到整改,收回林地1000多畝。對12萬畝外借林地,強化務林村民憑證采伐、憑證運輸意識,沒有發生違法采伐林木的案件。
舉力收購優質林。2019年3月,林場完成對廣西理文公司27.5萬畝林地林木的收購和運營,并被記錄到林場年度發展的五件大事中。2018年春,林場獲悉理文公司轉讓林地林木信息,林場領導班子立馬兵分兩路,實地考察理文公司的梧州、蒙山片區林地林木質量,依法依規調查核準,并提前將收購意向報告給自治區林業局,搶占到了收購先機。局長黃顯陽對林場的行動表示肯定,認為這個收購項目,使林場經營面積直接增加29%,有利于林場做大第一產業,他安排局機關幫助林場做好收購的風險評估,科學規避市場陷阱。依法收購后,林場統一調整經營規劃,使林木在未來6年內全部釆伐變現第一輪,年均可釆伐4.5萬畝,增收1.6~1.8億元。
賀州市委書記李宏慶(前排右二)調研林場林下經濟
二產做優 資源轉化促增值
廣西是林業產業的木材資源大省份。自治區林業局組織13個區直國有林場建設商品林“雙千基地”,目的在于變“場自為戰”為“區域一體”,營造林業產業新生態。黃顯陽局長曾對我們說,全國每產三根木頭,就有超過一根來自廣西。2017年,廣西木材產量3059萬立方米,以全國5%的林地生產出超過全國40%以上的木材。但林業總產值雖首次超過5000億元,但遠不及資源缺乏的廣東、山東,他說他和廣西國有林場人不甘心,要通過“雙千基地建設”為抓手,做優第二產業,轉化木材資源促進林業產業增值。多年來,大桂山林場一直很重視木業制造的第二產業,相繼涉足人造板產業,獨資、參股發展3家木業制造企業,建設園區經濟合作做優第二產業。林場新班子時刻不忘自治區林業局領導穩妥做好二產建設,加快二產轉型升級的要求,進一步搞活企業經營機制,提升項目建設的利潤空間,使久虧不盈的二產工業逐漸實現扭虧增盈。
聯合強企擴大木業制造
大桂山林場一直不滿足于木材資源豐厚而缺乏轉化能力,在前些年林場地域優勢欠佳的情況下,不斷探求林板一體化道路,先后在桂林創建了都龐嶺木業刨花板生產廠,在賀州市建成了桂巽板業公司,是當年廣西林業產業第二產業的代表型企業。
2013年底,在桂林灌陽縣建立的廣西都龐嶺木業有限公司,是由大桂山林場投資2.2億元,獨資組建的林板一體化項目,年產15萬立方米刨花板。這家桂林最大的木業制造企業曾為林場和桂林帶來了很多榮光,終因管理鞭長莫及,專業力量不足,效能還是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好。在林場改革事企分開的政策下,林場將都龐嶺工廠的設備和資產整體租賃給由山東中億木業有限公司,使林場盤活了資產,降低了債務負擔,接管企業用專業的管理體制使工廠正常生產。
廣西桂巽板業公司是林場直屬公司,在改革中完成了企業獨立經營法人地位。廠子位于賀州八桂木材加工集散中心內,占地200畝,設備全部由國內優秀廠家配套,主營產品有多層家具板、木地板基材、細木工板和異型板。公司充分利用50萬畝速豐桉林木資源,從種植、采購、單板干燥到產品成型一條龍生產,一年四季不受天氣影響,貨源充足。通過多年的生產與發展,產品熱銷珠三角、長三角和福建、四川、山東、浙江等地市場并出口美國。隨著林場第二產業的不斷振興,公司幾次改進生產工藝,加強機械自動化生產,每年累計生產板材可達3萬立方米。工廠多次接受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樣檢查,全部判定為合格產品,被廣西壯族自治區認定為就業扶貧車間。
聯手政府開發園區經濟
“無工不富,無工不強”“實業興則林場興”。大型林場沒有第二產業的振興就是“守著綠水青山餓肚子”。實業制造拼的是人才、技術和產品,在山區辦工廠不一定短期制勝,但考慮到未來可期的發展景象,建設園區是一條可行之路。“十三五”期間,大桂山林場以前瞻性的眼光在賀州重鎮信都,在林場自有土地上創建了一個占地3000畝,由八桂木材加工集散中心和八桂建材基地組成的工業園區。
大桂山林場工業園區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經營,相繼建成投產了年產15萬立方米中(高)密度纖維板,年產10萬立方米膠合板,年產22萬立方米刨花板,年產3萬噸甲醛、年產10萬立方米單板加工廠、年產5萬噸木煤等加工制造企業。在單純的林場經營中,雖然連續兩屆榮獲廣西林業龍頭企業,但開放的程度還不夠,未能發揮出園區經濟的理想效應。
林場結合國有林場改革事企分開的政策要求,結合自治區“雙千基地建設”的二產做優需要,新班子進一步開放發展思維,主動與賀州市攜手,完全用好“打造東融示范區”的戰略,將已經開發好的經濟園區移交給賀州市東融產業園統一管理經營,變成了一塊林場的“飛出地”,成為承接廣東、浙江、山東、江蘇等木業制造先進省份的“飛入地”。
隨著高鐵開通的交通改善,全力“東融”的大桂山林場工業園區,跑出了林業第二產業發展的“加速度”。園區的“產業生態鏈”和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圈”,促使園區企業創新聯動。園區內的兩家林場獨資公司和一家合資企業效益逐漸向好,與華沃特合作生產化肥的產量質量穩定,新能源公司實現轉型升級目標。在賀州市東融產業園的統一招商和服務下,不少自治區外的品牌企業紛紛進入園區考察,落戶賀州,充分利用大桂山林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桉樹、杉木等商品材,就地加工制造精品建材、家居。賀州市加快打造工業園區,“修機場、造碼頭”的決策一旦落地,園區工業和物流一體化的高效通關體系,將帶動工業園區進一步創新變身,向木業制造的產業高端攀升,最終改寫廣西林業“一產強大,二產偏弱”的格局。
大桂山林場黨委書記唐義華(左一)深入基層調研
三產做活 資源轉化促增效
培植“工業樹”,打造“產業林”。在大桂山林場的體系治理和產業發展中,“雙千基地建設”不是單純地追求第一產業的資源數量,也不是單一提升第二產業的制造產量,而是要使全自治區林業經濟一、二、三產業平衡發展的“壯美”格局,這是廣西建設“壯美林業”,打造“壯美林場”的需要,也是國家倡導的“四個林場”建設方向。林場結合“雙千基地建設”,深入推進以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效益為核心的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地利優勢擴建油茶,利用生態優勢興建林下特色種養,利用地緣優勢做精森林康養產業,使林業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更能滿足市場需求,使林業供需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了新的平衡。
擴建油茶滿山飄香
國家重點發展的油茶產業,廣西林業后來居上,以建設千畝基地、打造千億元產業的“油茶雙千計劃”,刷新了中國林業經濟發展的新高度。大桂山是油茶種植的理想地,當地百姓有上千年的種植和食用史。林場傳承多年的建設和管護經驗,結合資源培植與產業發展要求進行創新,突出油茶的防火特征,規劃建設林區防火林帶;結合大徑材和珍貴樹木培育,將油茶與香樟混交,既有產業雙重收獲,又有森林病蟲害防范效應,現已累計造林3600畝。
創新機制、科學施策、融合發展,是廣西高質量發展油茶產業的方向。大桂山林場著力油茶全產業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規范使用整地挖穴、整枝修剪、良種壯苗、樹形培育、水肥管理、覆蓋地膜等技術措施,探索作物間作和林下養殖的多元經營模式,降低了油茶林建設的前期投資成本,提高了油茶單位面積的產值,總結出了一套精心栽培、管護、采收的技術規程,是自治區林業局樹立的油茶雙高示范基地。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每次調研林場,都要去不同地方、不同特質的油茶林地看一看。2018年底,黃顯陽局長深入到林場甘洞林班調研油茶產業,要求林場充分利用賀州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自治區相關優惠政策,強化撫育管理,不斷提高油茶質量產量,做強做優林場油茶產業。
綠色油茶林,香飄大桂山。近年來,林場加大對現有油茶低產林進行改造,不斷提高產量和質量,增加收益,擴大規模,使其形成產業鏈。2019年,全場完成2281.5畝油茶林低改任務,占年度安排計劃2000畝的114.1%,培育油茶大苗200萬株,完成率100%。同時新建油茶林292畝,并完成了200萬株油茶大苗培育工作。2020年春天,林場又新造了500畝油茶林,使油茶總數達到了4100畝。
大桂山林場場長鄧永勝調研大徑材培育工作
打開森林“聚寶盆”
大桂山秀美,賀江水碧綠。“雙千基地建設”使大桂山林場的森林更加茂盛,林下空間更有“用武之地”。林場圍繞自治區林業局“林下經濟提質增效”要求,較早便成立了林下經濟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開發管理全場的林下經濟。
大桂山林場的林下經濟,主要以林業產業為核心,把農林、牧業、漁業、副業生產乃至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態工程的方法和手段,建成高效、高產、優質和持續的林下經濟產業體系。林場經過多年的建設實踐,形成了具有規模的“林藥”、“林菌”、“林畜”模式。2019年,林場實施林下種植靈芝項目,撫育靈芝170畝,采收靈芝6640.58斤,全年林下經濟收入102.14萬元。
林下種養,養林為先。鄧永勝場長帶領我們在六排分場,調研了職工在杉樹林下種靈芝的經營模式。我們在這片100多畝的試驗林里看到,杉木的胸徑大多在30~35cm之間,林間修有一條條方便大徑材撫育管理和林下經濟經營管理的狹窄水泥路。場長說,這種林下“林菌”經濟模式,可以合理的運用菌渣基料養護林地。林下種植食用菌,采收后殘留下來的菌渣基料是極好的有機肥,就地簡單處理就能增強土壤肥力,改良林地土壤狀態,既涵養森林又增收。在大桂山森林里,常有管護職工采集到野生靈芝,但大面積栽培有很多技術難題。為了能夠有計劃的開發林場20多萬畝針闊葉混交生態林,林場引進菌業能人陳明合作,提供林地和資金,合作種植靈芝獲得成功。我們從這片靈芝地看到,混交林下的野草叢中,密密麻麻分布著成熟的傘形黑靈芝,“傘面”閃爍著漆樣光澤。種有靈芝的地方,杉木和松樹長得更快更茂盛。林場順應職工要求,既有林場全資投入的項目,也有與職工合作的項目,長勢和效益非常好。
營林科長黃康庭對我們說,林場還有很成功的“林藥”、“林畜”林下經濟模式。林下種藥,既可充分利用森林空間與土壤能量創造新產值,又能增加森林植被,豐富物種多樣性;對種植的藥材進行管理,也使原有林木間接受益。截止2020年4月,林場已經建成了10萬多畝巴戟天、雞血藤、穿心蓮等林下中草藥基地,周期短、收益見效快。林下豬、林下雞等“林畜”模式,讓植物和動物同生共長,既改變了人畜混居的傳統方式,改善了鄉村人居住環境,又使牲畜回歸自然、半自然的生長狀態,更加綠色健康,影響和帶動了周邊農村的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
森林小鎮康養身心
優質森林資源可以生產出優質的林產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高級化需求。大桂山林場充分發揮“雙千基地建設”優勢,開放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大桂山森林風情度假小鎮,用秀美的森林資源為人民大眾謀取生態福利。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林場自發建設的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3000多公頃,是我國第一批設立的國家森林公園之一,是廣西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游覽面積5330畝,森林覆蓋率93%,核心區負氧離子含量高。景區集森林、奇峰、霧海、垂巖、飛瀑高山平湖、天然礦泉水于一體,是觀光、避暑養生、野營、探險森林頤養、旅游度假圣地。近年來,林場一邊讓公園服務市民生態旅游,一邊落實生態資源“一張圖”管理,以豐富的森林景觀為特色提升森林公園景觀質量,2019年10月,公園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走進森林,康養身心。置身茂密的森林中,沐浴著晨光,漫步在康養步道上,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在生活壓力加大、空氣污染嚴重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森林,游山、看水、賞景、康養身心。森林康養已經成為大桂山林場林業經濟發展的新業態。林場以眼前眼光和行動,投資建設的風情度假康養小鎮,宛如大桂山中一幅山水融碧的風景畫。小鎮生逢其時,趕上了賀州“東融”的好時機,項目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民進入“后花園”的理想首選地。
山水賀州,天地靈秀。行走大桂山林區,我們切身感受到,林區林場的吸引力正在增強,看好林場發展前景的越來越多,投資林場園區制造、生態康養、林下經濟產業的越來越多。今天的大桂山林場人創新擴展“雙千基地建設”的產業版圖,書寫出了無愧于時代的亮麗篇章。
下一篇:山桐子經濟 行業背景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