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山縣大力開展油茶保供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油茶造林2500畝,實施撫育改造7000畝、更新改造1500畝、低產林改造15000畝,建成油茶“共富果園”2個,年均育苗量超100萬株,保障全縣及周邊縣市油茶造林需求。
聚焦頂層謀劃,夯實保供基礎。發布《油茶產業2023-2025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常山油茶產業發展方向,打造“中國好油”戰略定位。制定出臺“油茶新政十八條”,加大全產業鏈扶持力度,完善全縣油茶產業生態,激發市場主體規模化種植油茶積極性。組建成立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縣委書記、縣長直接掛帥,分管副縣長直接負責,聯動各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服務指揮體系。
聚焦項目推進,力促量質雙提。建成全省最大的油茶良種繁育基地,建有4000平方米配有植物工廠及補光系統等先進設備的智慧種苗繁育溫室,實行分品種育苗,年育苗能力達500萬株,強化規范育苗。打造全國25個數字化監測示范基地,實現油茶生長環境監管一張圖,為農戶科學種植油茶提供技術參數。圍繞“經營主體+兩山合作社+村集體(強村公司)+農戶”的利益共同體模式,建設油茶“共富果園”,推動油茶規模化種植經營。通過實施詩畫浙江大花園國土綠化示范等項目,對老油茶林開展疏伐修剪、截干更新、高接換種、無人機噴施葉面肥及病蟲害防治等措施,提升區域油茶產量并形成示范效應。
聚焦技術改革,提升產業效益。與浙江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科研院所保持長期合作,開展油茶全產業鏈的技術革新和研究,成立浙江大學-常山縣山茶油聯合研究中心,深度融合“政產學研用”,聯袂培育高素質專業人才。積極引進并應用林草機械,在山區油茶基地建設多條單軌運輸車,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20余萬元。在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籌建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推進油茶機械制造項目落地。以省級山茶油質量檢驗中心為依托,規范山茶油國標、團標、地標三大標準體系,率先在全省實現油茶產品“按品級銷售”機制,運用GM2D編碼技術,實現山茶油原料供應、生產加工、檢驗管理、物流配送全鏈條質量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