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漸冷,江西省林業局科技示范園永修林豐基地的山頭上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正在采摘成熟的油茶果,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步入基地,可以看到油茶鮮果紅綠相間,一顆顆飽滿的果實壓彎了枝頭,這是油茶果掛果率高,果實飽滿的盛況。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作為全國油茶中心產區之一的江西省,油茶資源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當地充分挖掘油茶發展潛力,制訂全國首部專門促進油茶產業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在這片紅土地上,一大批龍頭企業積極發揮帶動作用,種植大戶、家庭林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逐漸發展成熟,“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油茶產業迎來新發展機遇,也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
科研攻關 挖掘油茶發展潛力
油茶產量不高、效益低是擺在不少種植戶面前的首要難題。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和宣傳教育中心盤鑫海介紹,造成產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群眾缺少管理經驗,經營管理粗放,以及水肥管理存在問題。
“水肥管理是制約油茶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調研發現,種植戶在油茶水肥管理方面還是處于人工灌溉和憑經驗施肥的階段,存在水肥利用率低,水肥資源浪費嚴重、投入人工成本高等問題。”盤鑫海說,為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該基地多措并舉,通過實施油茶產業水肥一體化示范項目,提高油茶林成活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本項目引進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人工林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體系”,進行油茶的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
“該技術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滴灌系統進行現場和遠程智能化管理,同時還能對林地的土壤環境因子進行自動監測和數據采集,可以實現油茶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精準灌溉和精細施肥,還可以解決由水、肥引起的大小年問題。”盤鑫海說。
通過智能控制采集系統實時采集的土壤濕度傳感器指示出的土壤含水率與田間持水量的關系,作為啟動灌溉的依據,即當土壤濕度傳感器指示出的土壤含水率數值,降低至70%田間持水量時,啟動灌溉。過調查數據和實驗預測2024年度的油茶全株的N、P、K元素年吸收量,根據吸收量來科學施肥,在新梢生長期以氮肥為主,果實成長期施氮磷鉀平衡肥,果實成熟期以鉀肥為主。
使用該技術后新造油茶林生長速度提高20%以上,達每年平均高增加30厘米,平均地徑增加0.3厘米,平均冠幅增加20厘米;成齡油茶林增加油茶產量20%以上,使鮮果畝產量提高200-300斤,節約水肥管理人工80%以上,節水節肥顯著。
除此之外,使用智能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能夠大幅節約水資源和能源以及勞動力,還可實現油茶種植的標準化、智能化、規模化、集約化目標,增強產業競爭力,促進全省油茶種植產業快速發展。
樹立品牌 凝聚行業發展合力
經過多年發展,江西油茶產業逐漸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但整體來看仍沒跳出多、散、小的局面,缺少一個在國內叫得響的強勢品牌。
2021年,江西省制定了《江西山茶油團體標準》《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標識管理辦法》,各項重要指標均高出山茶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生產工藝、質量保障等均達到“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團體標準的山茶油,才能使用該公用品牌。
憑借鮮榨工藝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全省五家企業獲得山茶油公用品牌標識使用權。企業負責人介紹,加入公用品牌,幫助提升了企業知名度和產品營銷力度。目前,企業年產茶油1500噸,銷往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地,年銷售額4100萬元。
花深里油茶基地坐落在鄱陽縣,現已種植油茶林5100多畝,帶動周邊農民種植6000余畝,基地獲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國家油茶科技小院、國家丘陵山區農機熟化應用基地、天貓超市直采基地、省級林業龍頭企業、油茶良種采穗圃、森林食品基地、油茶示范基地、3A級鄉村旅游點等稱號。
當地在打造品牌的同時,積極拓展產品銷路。江西相繼開展一系列品牌推廣活動,包括“江西山茶油”高鐵冠名專列發車、舉辦江西省首屆油茶文化節等,希望實現以“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為引領,區域特色品牌、企業知名品牌為一體的“江西山茶油”品牌體系,凝聚產業發展合力。
金秋霜露降,遍地油茶香。眼下,贛鄱大地上的油茶果陸續迎來豐收,進入采摘期,掛滿枝頭的油茶果長勢喜人,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上一篇:廣東河源扎實推進全市油茶產業發展
下一篇:安徽六安:振興路上油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