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家公園 > 國家公園 >

四川雅安:?立足建設國家公園 守護熊貓生態家園

發布時間:2021-10-27 15:43:13  來源:?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片區是大相嶺山系大熊貓孤立小種群的核心分布區和關鍵棲息地,也是大相嶺山系和邛崍山系種群遺傳基因交流的關鍵走廊帶,對大相嶺大熊貓種群的保護和生存延續、防止種群衰退和滅絕、促進大熊貓種群資源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整個大相嶺山系大熊貓種群都屬于孤立小種群,存在著遺傳多樣性低、缺乏基因交流、棲息地破碎化嚴重等問題,2012年,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大相嶺野生大熊貓分布數量僅存38只。2013年“4·20”蘆山地震又進一步加劇了大相嶺山系大熊貓種群嚴峻的生存形勢。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滎經縣管護總站在滎經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以大熊貓保護工作為重心,圍繞著人工繁殖大熊貓野化放歸、野外大熊貓種群及其棲息地監測巡護管理、泥巴山廊道建設及大熊貓棲息地修復開展工作,助力大相嶺大熊貓孤立小種群保護與復壯,守護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


一、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基地運行,為孤立小種群復壯邁出實質性一步


滎經縣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災后重建規劃,投資建設了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基地,以期通過野化訓練人工繁殖的大熊貓個體放歸到野外區域,促進野生種群復壯,避免該種群的滅絕。2018年12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野化訓練的圈養大熊貓“和雨”“星辰”入住,放歸基地正式啟用。2019年6月成都基地野化訓練的大熊貓“倩倩”入住基地進行放歸前適應。“倩倩”在2號大圈適應良好,基本達到放歸要求,已上報國家林草局開展放歸前專家評估工作,“和雨”、“星辰”正在接受第三階段野化訓練。


二、多措并舉開展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巡護管理


為保護以大熊貓為旗艦種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積極開展了多項舉措對大熊貓進行精細化管理。一是成立大熊貓專職監測隊,強化大熊貓監測能力。為提升野外和放歸大熊貓種群及其他野生動植物的監測能力,掌握野外大熊貓種群動態和對放歸大熊貓進行追蹤監測,建立了包括7名專業技術人員和7名經過訓練的野外監測隊員的大熊貓專職監測隊,落實相應保障機制并提升隊伍專業化程度,熟練掌握無線電跟蹤監測、GPS、無人機、紅外相機等技術手段,為大熊貓保護提供充足的技術和人員保障。二是開展數字化、信息化建設,豐富無線電和紅外相機等信息化監測技術,形成天基衛星和地面物聯網互補的大熊貓監測網絡應用環境,建立生物多樣性大數據平臺,逐步實現大熊貓信息化管理。目前管護總站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內設立監測巡護樣線448條,已完成調查221個,布設紅外相機200余臺,安裝20臺微波實時傳輸紅外相機、3臺微波信號接收(中繼)站、1臺紅外視頻監控云臺,用于收集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活動區域和空間分布情況以及區域內的人為干擾情況。三是以調查數據為支撐,將區域內的基本情況反饋到保護管理人員處,有針對性地開展巡護和人為干擾管控,在主要路口、入口設卡,安裝實時監控,與森林公安聯防聯控,保障以大熊貓為主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為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三、重視生態廊道建設,助力小種群復壯


2010年以來,通過多年的努力,泥巴山大熊貓走廊帶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近幾年的調查監測顯示,泥巴山廊道區域大熊貓活動相對穩定,多次在相應調查范圍內發現大熊貓活動痕跡點,108國道兩側活動尤其頻繁。滎經管護總站通過長期監測,進一步掌握了廊道范圍及周邊野外大熊貓種群更為詳細的信息,為大熊貓棲息地進行了客觀的狀況評價;通過人工修復受損棲息地改善野外大熊貓生存環境,增強棲息地的協調性和連通性,實現了隔離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從根本上降低局域小種群的滅絕風險。為面向周邊社區居民和過往游客進行生態保護宣傳,2020年泥巴山宣傳保護站成立。通過設置宣傳牌、LED屏播放宣傳視頻、現場講解等方式,向路過的群眾和游客講解國家公園相關法律法規、大熊貓野化放歸、野生動植物保護、疫源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等相關知識。


四、進行受損棲息地修復,還野生動物生存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泥巴山大熊貓廊道周邊區域在上世紀沿108國道曾進行過大規模森林采伐,但采伐后以生產木材為目的進行了人工更新,且部分地塊管護不到位,次生林和人工林內樹木因雜灌藤蔓瘋長而導致林內大熊貓主食竹零散分布且長勢差,不適宜大熊貓棲息和活動。由于泥巴山大熊貓廊道是大熊貓等野生動物遷徙、擴散和連接棲息地的廊道,因此在108國道兩側受損棲息地進行人工干預,通過人工低效林改造、次生林補栽喬木的方式逐漸恢復森林生態功能,有效應對了道路干擾,增加了大熊貓在該區域的活動幾率,從而達到聯通該區域周邊棲息地,同時改善該區域的物種多樣性的目的。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管護總站在實地調查基礎上,與科研院所和NGO組織合作開展區域內受損棲息地恢復項目,選擇了三種典型的受損退化棲息地分別采取不同措施進行人工干預,設置了樣方持續監測調查。2018年至今已開展3年,完成了大熊貓棲息地改造5000畝,栽植以槭樹和樺木為主的本土闊葉樹種16000株,以改善大熊貓棲息環境,為該區域大熊貓種群發展創造基礎;促進區域森林生態系統良性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助力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生態恢復,逐步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發展,增加區域物種多樣性,增加森林碳匯,建立棲息地恢復造林典型案例。


123.jpg

作者:付明霞責任編輯:齊琪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