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為我國首批5個國家公園之一,武夷山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福建省南平市始終將國家公園建設視為“國之大者”,創新提出建設“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以下簡稱“環帶”),在1001.41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片區外,系統謀劃了面積4252平方公里緩沖區,用環帶這個“外圈”保護國家公園這個“內圈”,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的發展新路。
護綠為先 筑牢生態屏障
近期,在武夷山興田鎮西郊村的森林防火應急道路7號線施工現場,挖掘機、壓路機等機械設備交替作業,工人們正加緊進行修整路面、鋪設碎石墊層等工作。
“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對于提高森林綜合防火能力和應急能力有重要作用。”南平市林業局防災減災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平市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項目是2023年增發國債第二批項目,獲批資金3.32億元。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全市森林防火應急道路服務體系,保障國家公園及環帶周邊的森林生態安全。
武夷山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96.72%,具有地球同緯度地區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為我國唯一一個既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組織,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的國家公園。
近年來,南平市結合推深做實林長制,圍繞防森林火災、盜砍濫伐、松材線蟲病、外來物種入侵,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等“四防一提升”重點工作,創新建立環帶森林資源聯動保護機制,環帶4縣(市、區)與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共同簽訂了護林聯防聯控聯建協議。
隨著聯防聯控聯建、林長巡山交樹等一系列硬核保護措施的深入實施,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向好、生物多樣性有效恢復。珍稀植物武夷杜鵑時隔30年重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斑喙鳳蝶在森林里翩飛,“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在林間自在行走。
提質為要 扮靚青山顏值
深秋時節,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0公里處,烏桕葉勝秋花,楓香韻染如畫。這是南源嶺大巖窠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示范片。
南源嶺大巖窠山場面積2350畝,是南平市重點打造的環帶林地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示范片之一。2022年以來,南平市林業局圍繞林相美目標,積極開展“一帶三沿”一重山林地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工作,傾斜國土綠化項目中央資金1.41億元,在環帶范圍內實施林地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目前已改造提升66處、1.35萬畝。
南平市林業部門堅持以規劃為引領,編制《南平市林地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規劃(2022—2030年)》,印發《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一重山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明確以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沿線的游客服務中心、驛站、觀景臺、茶空間、茶莊園等重要節點的周邊林相改善提升為重點,科學開展林地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工作。
同時,堅持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以環帶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閩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實施改單一針葉林為針闊混交林、改單層林為復層異齡林、改常綠用材林為常綠彩葉花化鑲嵌多功能景觀林的森林“三改”措施,不斷提升森林質量,進一步增強森林抗病蟲害能力。
花化彩化,扮靚山川。環帶上的生態美景成為更多游客向往的“詩與遠方”。今年國慶節期間,崇陽溪漫游道正式開通運營,串聯起環帶上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全線累計接待游客27萬余人次。
協同共興 演繹和諧共生
“你瞧,對面那片林地,林子越來越豐茂,景觀也升級了。”在齊云峰峰頂的觀景臺上,武夷山齊云峰森林人家負責人馬桂花指向峰下的一處松改造提升林地說。
武夷山齊云峰森林人家位于武夷山九十九名巖之一的齊云峰峰頂。依托齊云峰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齊云峰森林人家不斷豐富業態,致力于打造環帶森林康養目的地,并帶動了周邊村莊數十位村民就業增收。
“隨著環帶建設的推進,周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到訪游客也越來越多。”馬桂花說,今年國慶節有游客2萬—3萬人次,預計今年營業額較去年能提高20%左右。
環帶帶火的不止齊云峰。建陽區的寒泉精舍文化園成為環帶上的新地標;光澤縣玲瓏溪谷世外桃源般的風景讓游客流連忘返;邵武市的二都養生谷打造了森林與康養完美結合的度假新范式……越來越多老百姓借力環帶建設,進一步挖掘資源潛力,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南平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騰輝介紹,近年來,南平市林業局積極參與并推進環帶建設,持續助力森林康養等產業發展,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釋放國家公園生態紅利,推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民生改善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