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紅菇采摘季節。在福建省將樂縣黃潭鎮洋伯村竹子社垱山場《將樂縣紅菇保育擴繁試驗基地》項目試驗點,在郁郁蔥蔥的天然闊葉林木蔭庇下,雨后濕潤的林地上隨處可見一朵朵紅彤彤的紅菇,長勢喜人。經過現場采摘測算,今年出菇率比去年高出一倍,每畝可采收紅菇干品6公斤以上,產量再創新高,實現畝產超萬元的良好經濟效益。
“近幾年,將樂縣一直在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雖然有天然的紅菇生長地利,但是紅菇生長環境要求極高,正常條件下產量較低。我們的擴繁基地經過幾年的科研攻關,運用科學技術措施仿野生保育擴繁,大大提高了紅菇產量?!睂房h林業局營林股股長、林業高級工程師謝裕紅介紹道。
自2020年開始,將樂縣與福建農林大學等單位合作,在全省率先開展天然闊葉林紅菇仿野生保育擴繁新技術試驗。經科技攻關,從今年第一次出菇現場來看,除了產量非常高以外,對溫度、環境、土壤、pH值等指標進行檢測,出菇比去年提前20天,試驗基地內紅菇生長面積從去年的40%發展到今年的70%以上。
“紅菇的生長條件要求非常高,對山場的氣候、土質、樹種都有特定要求。今后,林業局在天然林松改山場的營造林樹種選擇上,盡量選擇殼斗科、栲類等樹種,大力營造有利于紅菇生長的闊葉林,做好仿野生紅菇保育擴繁,提高紅菇的產量與品質,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將樂縣林業局曾武蘭副局長表示。
將樂是我國南方集體林區林業重點縣,森林資源非常豐富,適合仿野擴繁保育紅菇的林地面積高達20多萬畝。近年來,將樂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切實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不斷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開展紅菇培育擴繁經濟效益明顯,尋到了一條發展林下經濟的新路子,青山綠水間釋放出巨大的生態紅利,把增加林農收入的愿景轉化為了現實。